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丁鹤年的所有古诗文】

人物生平

  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攻克武昌,年仅十八岁的丁鹤年将生母冯氏安顿于城郊,护侍嫡母顺长江东逃至镇江避难。后嫡母病逝于镇江,他徒步往浙东投奔任定海县令的从兄吉雅谟丁。

  由于浙西日乱,当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奉化,不少名公大臣赏识丁鹤年的才干,推荐他做官,都被他一一回绝。不久,吉雅谟丁去世,鹤年生活无依无靠,几乎陷于绝境,只好“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食僧舍卖药以自给”。

  当时,浙东一带属方国珍的势力范围,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畏祸迁徙无常居”。在浙东海岛潜踪匿迹,逃亡避祸,不得不“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他常寄居寺庙,结交了一批“禅侣”,也深得僧人的帮助。尝诗云:“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兄。”保国寺的椿上人便是其中之一。丁鹤年也在这段人生中参禅、逃禅,并在《辨中边论》基础上完善、修行了佛教界的“中观理论”,保国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悟道之所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退。政局逐渐安定,丁鹤年在定海海边筑室定居下来,名其室为“海巢”。明洪武十二年(1379),各地交通多恢复,丁鹤年告牒武昌长官回乡迁葬生母遗骨。回武昌后,几经周折,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

  创办鹤年堂

  永乐登基后,采取了对色目人的安抚、融合政策,京城也成为了色目人的聚居之地。于是丁鹤年去了北京,并且带去了慈水人、患难与共的农村医生乐良才,共赴北京穿街走巷行医。著名的鹤年堂药铺就是成立于当时,乐良才也成为了创办同仁堂的北京乐氏家族的祖宗。也可以说,丁鹤年是北京宁波商帮萌芽形成的领路人之一。▲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丁鹤年的古诗文

咏蝉

元代丁鹤年

蝉性极清高,愁吟类楚骚。炎天风露薄,度日亦嗷嗷。


咏物梅花言志

送四兄往杭后寄

元代丁鹤年

临别强言笑,独归情转哀。
离魂凄欲断,孤抱郁难开。
太守堤边柳,征君宅畔梅。
过逢如见忆,烦寄一枝来。

夏天荷花

奉寄王宣慰兼呈九灵先生

元代丁鹤年

别馆新成足宴游,珊珊环珮总名流。
独推南郭为高士,共识东陵是故侯。
天上莺花三月梦,人间春雨五更愁。
行藏尽付浮云外,烂醉丰年黍稌秋。

咏史怀古赞颂写人

元旦与天渊长老雪后泛溪

元代丁鹤年

不将柏叶围炉饮,却为梅花放棹看。诗在灞桥驴子上,阿师空忍雪山寒。


小令讽喻抒情

奉寄表兄白留守兼呈杨廉使

元代丁鹤年

白发先朝旧从臣,悬车遍看五湖春。养恬高节矜持重,优老浓恩奉拜频。

每有缁黄谈幻化,可无朱紫问经纶。座中不遇杨开府,肯把平生对客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