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述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生平
陈文述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年七十三岁。父初名晋,后改名时,字履中,号汾川,又号朱方隐者,母查氏,国学生敕授文林郎候选知县查昌泰长女,与文述父同年同月,先后相距两日生。文述排行次子,上有一兄一姐均早夭。下有三弟一妹。
文述少以诗名,室名颐道堂,碧城仙馆,三十六芙蓉读书楼,题襟馆。十八岁入县学,为钱塘学咨部优行廪生,二十一岁与大自己一岁的表姐龚玉晨结婚,龚玉晨为山西寿阳县知县龚导江孙女,国学生龚乐长女,成婚次年诞下长女华娵。二十四岁长子裴之出生。
乾隆六十年(1795)八月二十四日,阮元奉旨调任浙江学政,嘉庆元年(1796)文述应杭州乡试,阮元以《仿宋画院制团扇》命题,文述诗最佳,末句云:“歌得合欢词一曲,想教留赠合欢人。”阮元大赞,批其旁云:“不知谁是合欢人”,并以团扇赠文述,人称其为“陈团扇”。阮元以杭州诸生之诗,文述为第一,称其才力有余,能人所不能,并谓其诗文,扬班高李之俦,嘉勉其学。文述益发愤向学,以家贫,乃观书于市,且抄且读,有知遇之感。文述与族兄陈鸿寿(字曼生)、陈甫(字瀛芝)等人往来甚密,皆有文名,阮元称之为“武林三陈”,或与陈鸿寿称“二陈”,或并称“曼云”。诗集名《绿凤楼诗》,为少年之作。
嘉庆三年(1798)中乡试副榜,同年九月,阮元任满离浙,招文述随从入都。次年秋九月,阮元奉命抚浙,文述又随阮元抵浙,入阮元幕下。次女丽娵出生。嘉庆五年(1800)五月,阮元立“诂经精舍”,选两浙诸生读书其中,延青浦王昶、阳湖孙星衍先后主讲席其中,并奉祀许慎、郑玄,文述为其精舍诸生。阮元六月驻台州,文述留节署治文书,未得偕往。阮元平寇,文述撰诗纪其诗。秋,中恩科举人。嘉庆六年(1801)春,入京参加会试,阮元书书《呻吟语》精言长卷赠别,道光十八年文述犹宝藏之。居京师五年,三试春官不第。在京师,与杨芳灿交好齐名,时号“杨、陈。”文述后官全椒、繁昌、昭明、江都、崇明等地知县,多惠政、性孝友,与王昙、郭廖、查揆、屠倬交最契。又好修名人遗迹,常熟知县任上曾为柳如是修墓。▲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甲申以后南都亡,鲁王监国先唐王。钱沈两公已前死,孤臣独有滃洲张。
公心奉鲁兼和唐,丹忱耿耿惟高皇。颁诏通使礼所有,隆准支派皆天潢。
鲁王兵败入闽境,谁其主者张名振。唐王前死郑帅骄,饩馈惟修寓公敬。
公心奉鲁乃和郑,海上联军军势盛。终挟郑师溯江上,一夕烽连京口镇。
上游郡县纷来归,控扼江楚横旌旗。王师不来郑不走,孝陵云树生光辉。
岂料师熸挂帆去,江督屯兵扼归路。孤军无继士卒散,夜走空山倦徒步。
入险出险归天台,妇子感泣父老哀。桑榆末路思再奋,旧时部曲还归来。
桂王立滇名更正,监国去号归同姓。郑师取台休士卒,两岛孤悬待天命。
滇中既陷蛟龙升,郑帅继死鲁亦甍。从此孤臣更无望,痛哭天地悲山陵。
散军归去居悬岙,海上寒潮共悲啸。昔为崖山今首阳,古今忠义同凭吊。
夜深故校潜缚公,从容就义全孤忠。门生参军及舟子,感君忠义皆相从。
遗诗自爱青山色,思葬于坟岳坟侧。可怜遭际视两公,凭藉无资心更恻。
沈公完节金陵城,归骨无地悲同盟。钱公有墓在黄蘖,三忠海上垂其名。
我寻公墓南屏下,朱鸟招魂泪盈把。长松风卷怒涛来,仿佛云旗与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