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

  ○张澍邢澍 莫与俦子友芝 陆继辂从子耀遹 彭绩 洪颐煊兄坤煊 弟震煊 邓显鹤万希槐 周济陈鹤 徐松沈尧 陈潮李图 李兆洛承培元 宋景昌 缪尚诰 六承如 钱仪吉从弟泰吉包世臣齐彦槐 姚椿顾广誉 张鉴杨凤苞 施国祁 黄易瞿中溶张廷济 沈涛 陆增祥 董祐诚方履籛 周仪韦 俞正燮赵绍祖汪文台 汤球 潘德舆吴昆田 张维屏谭敬昭 彭泰来 梅曾亮管同刘开 毛岳生 汤鹏张际亮 龚巩祚 魏源 方东树从弟宗诚 苏惇元戴钧衡 鲁一同子蕡 谭莹熊景星 黄子高 莹子宗浚 吴敏树杨彝珍 周寿昌李希圣 斌良锡缜 李云麟 何绍基孙维朴李瑞清冯桂芬王颂蔚 叶昌炽 管礼耕 袁宝璜 李慈铭陶方琦 谭廷献 李稷勋 张裕钊范当世 朱铭盘 杨守敬 吴汝纶萧穆 贺涛刘孚京 林纾严复 辜汤生

  张澍,字介侯,武威人。父应举,有孝行。嘉庆四年,澍年十八,成进士。是科得人最盛,澍选庶吉士,文词博丽。散馆改知县,初令玉屏,以病归。叙防河劳,选屏山,摄兴文,丁父艰。再起,知永新。署临江通判,坐徵解缓,罢官。开复,补泸溪,复以忧去。

  澍性亢直,所至辄有声。在黔时,巡抚初彭龄过县,澍杖其仆之索金者。座主蒋攸銛督四川,甫下车,举劾属吏,风采严峻。澍上书论其循情市恩,黜陟不当,以此官不遂。务博览经史,皆有纂著。游迹半天下,诗文益富。留心关、陇文献,蒐辑刊刻之。纂五凉旧闻、三古人苑、续黔书、秦音、蜀典,而姓氏五书尤为绝学。自著诗文外,又有诗小序翼、说文引经考证。

  同时甘肃有与之同名者,曰邢澍,字雨民,阶州人也。两人学派亦略相近。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南安知府。好古博闻,孙星衍辑寰宇访碑录,多资於澍。著有关右经籍考、两汉希姓录、金石文字辨异、守雅堂集。

  莫与俦,字犹人,独山州人。少有志操,兄殁,持期服,不与试。嘉庆四年,朱珪、阮元总裁会试,所拔取多朴学知名士,与俦亦以是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令盐源县。俗,富民买田好择取无税者,贫民往往鬻产存赋,久辄逃亡。与俦责赋富人,而贳其隐占罪。又上言河西宁远子税所府隶横征病民,得裁去。木里喇吗左所有山产银铜,布政使符县开矿,与俦持不可,以为矿山实土官经堂所据,奸民所呈地图距经堂远,实无矿,开厂聚众,滋扰夷境,贪小利,贾大衅,事诚不便。大吏檄与俦覆勘,至则矿山果在经堂右。其众严兵以待,既瞻与俦貌,聆其温语,皆解甲罗拜。县令至,土司例有供餽,尽却之,又悬诸禁。比还,老幼遮道献酒,填咽不得前。举治行卓异,以父忧去。母老,遂请终养。

  久之,被吏部檄复起,自请改教授,选遵义。士人闻其至,争请受业。学舍如蜂房,犹不足,僦居半城市。旦暮进诸生而诏之:“学以尽其下焉者而已,上焉者听其自至可也。程、朱氏之论,穷神达化,不越洒埽应对日用之常。至六艺故训,则国朝专经大师,实迈近古。”其称江、阎、惠、陈、段、王父子,未尝隔三宿不言,听者如旱苗之得膏雨。其后门人郑珍及子友芝遂通许、郑之学,为西南大师。与俦著二南近说,诗文散佚。友芝记其言行为过庭碎录。

  友芝,字子偲。家世传业,通会汉、宋。工诗。真行篆隶书不类唐以后人,世争宝贵。友芝亦乐易近人,癯貌玉立,而介特内含。道光十一年举人,在京师远迹权贵。胡林翼、曾国藩皆其旧好,留居幕府,评骘书史外,荣利泊如也。咸丰时,尝选取县令,弃去。至是中外大臣密疏荐其学行,有诏徵至,复谢不就。卒,年六十一。著黔诗纪略、遵义府志、声韵考略、郘庭诗钞、宋元旧本经眼录、樗茧谱注、唐本说文木部笺异。

  陆继辂,字祁孙,阳湖人。幼孤,生母林严督之,非其人,禁勿与游。甫成童,出应试,得识丁履恒,归告母,母察其贤,始令与结。其后益交庄曾诒、张琦、惲敬、洪饴孙辈,学日进。嘉庆五年举人,选合肥训导。以修安徽省志叙劳,迁贵溪令,三年引疾归。继辂仪幹秀削,声清如唳鹤。不以尘务经心,惟肆力於诗。清温多风,如其人也。

  常州自张惠言、惲敬以古文名,继辂与董士锡同时并起,世遂推为阳湖派,与桐城相抗。然继辂选七家古文,以为惠言、敬受文法於钱伯坰,伯坰亲业刘大櫆之门;盖其渊源同出唐、宋大家,以上窥史、汉,桐城、阳湖,皆未尝自标异也。继辂著崇百药斋集、合肥学舍札记。

  从子耀遹,字劭文。县学生。工为诗,喜金石文字,与继辂齐名。其为人韬敛精采,而遇事侃侃无所挠。游公卿间,尤长尺牍。尝客陕西巡抚幕,教匪反滑县,那彦成过长安,闻耀遹名,即请见,为陈机宜数十事,因嘱具草以闻,多施行。道光初,举孝廉方正,选阜宁教谕,卒。有双白燕堂集、金石续编。

  继辂所钞七家文者,大櫆、惠言、敬外,则方苞、姚鼐、朱仕琇、彭绩也。

  绩,字秋士,长洲人。品诣孤峻。乾隆末,穷而客死。无子,年四十四。族子绍升曰:“人之吊先生者,悲其穷。吾独谓先生竹柏之性,有节有文采,其英亦元结、孟郊之匹,未见其穷也。”有秋士遗集。馀六人皆自有传。

  洪颐煊,字旌贤,临海人。少时自力於学,与兄坤煊、弟震煊读书僧寮,夜就佛镫讲诵不辍。学使阮元招颐煊、震煊就学行省,名日起。嘉庆六年,充选拔贡生。入赀为州判,权知新兴县事。適阮元督粤,知颐煊学优非吏才,延致幕府,相与谘诹经史。后卒於家。性喜聚书,广购岭南旧本至三万馀卷,碑版彝器多世所罕覯。著礼经宫室答问、孔子三朝记、管子义证、汉志水道疏证、读书丛录、台州札记、筠轩诗文集。

  坤煊,字载厚。乾隆末,以拔贡生举乡试,题名后十馀日卒。

  震煊,字百里。精选学,诗才敏赡。阮元修经籍篡诂、十三经校勘记皆任其役。后颐煊十二年充选拔贡生。既廷试,贫不克归,遂以客死。著夏小正疏义。

  邓显鹤,字子立,新化人。少与同里欧阳绍洛以诗相励,游客四方,所至倾动。嘉庆九年举人。厌薄仕进,一以篡著为事,系楚南文献者三十年,学者称之曰湘皋先生。内行修,事兄白首无间,抚其子勤於己子。尤笃於师友风义。尝以为洞庭以南,服岭以北,屈原、贾谊伤心之地也,历代通人志士相望,而文字湮郁不宣。乃从事搜讨,每得贞烈遗行於残简断册中,为之惊喜狂拜,汲汲彰显,若大谴随其后。凡所著有资江耆旧集、沅湘耆旧集、楚宝增辑考异、武冈志、宝庆志、朱子五忠祠传略及续传、明季湖南殉节传略。又易述、毛诗表、南村草堂诗文集,共数百卷。晚授宁乡训导。卒,年七十五。

  同时万希槐,字蔚亭,黄冈人。以廪膳生官南漳训导。通经史百家言,著十三经证异。困学纪闻集证,陈嵩庆推为王氏功臣。

  周济,字保绪,荆溪人。好读史,喜观古将帅兵略,骑射击刺艺绝精。嘉庆十年进士。或谓之曰:“对策语幸无过激。”济曰:“始进,敢欺君乎!”及廷对,纵言天下事,字逾恒格。以三甲归班选知县,改就淮安府学教授。上丁释奠,礼毕,知府王毂就殿门外升舆,济趋前阻之,知府不怿去,济遂引疾归。是秋冒赈事发,自毂以下吏皆得罪,济以先去免。淮南北盐枭充斥,总督孙玉庭知济能,以防抚事属之。济集营弁,勒以兵法,奸民皆敛迹。已而叹曰:“盐务不理其本,徒缉私,私不可胜缉也。”因谢去。济与李兆洛、张琦、包世臣订交。当是时,数吴中士有裨世用者,必首及世臣、济两人。

  济虽以才自喜,一日尽屏豪习,闭门撰述,成晋略八十卷,例精辞洁,於攻取防守地势多发明论赞中,非徒考订已也。晚复任淮安教授,遴秀童教以乐舞,礼成,观者盈千。周天爵移督湖广,邀济偕行。道卒,年五十九。

  陈鹤,字鹤龄,元和人。操行修洁,亦精史学。嘉庆元年进士,以主事分工部,出无车马。与栖霞牟昌裕、阳山郑士超有“工部三君子”之目。熟於明代事,辑明纪六十卷。未成,卒。后八卷其孙克家续成之。克家,道光末举人。官中书。后参张国樑军事,殉难,赠知府衔

  徐松,字星伯,大兴人。嘉庆十年进士,授编修。简湖南学政,坐事戍伊犁。松留心文献,既出关,置开方小册,随所至图其山川曲折,成西域水道记,拟水经;复自为释,以比道元之注。又以新疆入版图数十年,视同畿甸,而未有专书,乃纂述成编,於建置、控扼、钱粮、兵籍,言之尤详。将军松筠奏进其书,赐名新疆事略,特旨赦还,御制序付武英殿刊行。道光改元,起内阁中书,洊擢郎中,补御史,出知榆林府。未几,卒。他所著有新斠注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唐两京城坊考、唐登科记考、新疆赋共数十卷。

  松喜延誉后进。其客有沈尧者,字子惇,乌程人。优贡生。性沉默,足不越关塞,好指画绝域山川。初为何凌汉、陈用光所赏拔。入京师,馆於松。松称其地学之精。歙程恩泽尝读西游记,拟为文疏通其说。及见尧所撰西游记金山以东释,叹曰:“遐荒万里在目前矣!”遂阁笔。尧客死,张穆裒其遗著,为落颿楼藁。

  陈潮,字东之,泰兴人。通经,工小篆,又擅周髀之学。尝夜登高台窥星象,不寐。游京师,亦卒於松寓。

  李图,字少伯,掖县人。以拔贡生官直隶无极县知县,谢病归。图读书十行俱下,天才卓越。工诗古文词,力屏近世浮靡之习。尝曰:“文非司马子长,诗非苏、李,不足为师法也。”徐松为济南泺源书院山长,见图诗,叹曰:“三百年来无此作矣!”著有鸿桷斋诗文集。山左称诗者,王士祯、赵执信以后,以图为巨擘云。

  李兆洛,字申耆,阳湖人。嘉庆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令凤台,俗獷悍多盗,地接蒙城、阜阳,远者至百八十里,官或终任不一至。兆洛亲行县,辨其里落繁耗、地亩广袤饶瘠,次第经理之。焦冈湖,汉芍陂也,滨淮,易为灾。乃增堤防,设沟闸,岁以屡丰。择耆老劝民孝谨,优叙之。於僻远设义学,为求良师。其捕盗,尤为人所喜称。尝骑率健勇出不意得其魁,因察而抚之。兆洛尝曰:“凤、颍、泗民气可用,拣集五千人,方行天下有馀矣。然唯其豪能使之,官帅至千里外,必客兵势胜足相钤制乃可。”兆洛在县七年,以父忧去,遂不出。主讲江阴书院几二十年,以实学课士,其治经学、音韵、训诂,订舆图,考天官历术及习古文辞者辈出。如江阴承培元、宋景昌、缪尚诰、六承如等,皆其选也。

  兆洛短身硕腹,豹颅刚目,望之若不可近,而接人和易,未尝疾言遽色。资恤故旧穷乏无不至。藏书逾五万卷,皆手加丹铅,尤嗜舆地学。其论文欲合骈散为一,病当世治古文者知宗唐、宋不知宗两汉,因辑骈体文钞。其序略云:“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体。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夫气有厚薄,天为之也;学有纯驳,人为之也;体格有迁变,人与天参焉者也;义理无殊途,天人合焉者也。得其厚薄纯杂之故,则於其体格之变,可以知世焉;於其义理之无殊,可以知文焉。文之体至六代而其变尽,夫沿其流极而溯之以至乎其源,则其所出者一也。”卒,年七十一。其自著曰养一斋集。所辑有皇朝文典、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凤台县志、地理韵编。

  培元,字守丹。优贡生。著说文引经证例、籀雅、经滞揭{猪木}。

  景昌,字冕之。县学生。著星纬测量诸篇。

  尚诰,字芷卿。举人。著古韵谱、双声谱、经星考。

  承如及族人严,皆贡生。兆洛订舆地图,六氏两生所手绘也。

  钱仪吉,字衎石,嘉兴人,尚书陈群曾孙。父福胙,侍读学士。仪吉生有五色文禽翔其室,故初名逵吉,后易焉。嘉庆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部主事,累迁至工科给事中。皆能举其职,因公罢归。

  仪吉治经,先求古训,博考众说,一折衷本文大义,不持汉、宋门户。尝著经典证文、说文雅厌。雅厌者,以十九篇之次,写九百四部之文,而以经籍传注推广之。其读史,补晋兵志、朔闰诸表,撰三国晋南北朝会要,体例视徐天麟有所出入,不限断以本书。又仿宋杜大珪名臣琬琰碑传集,得清臣工文儒等八百馀人,辑录之为碑传集。后卒於大梁书院,年六十八。

  从弟泰吉,字警石。少孤,执丧尽哀礼。与仪吉以学行相磨,远近盛称“嘉兴二石”。为诗文原本情性,读其辞,知其於孝友最深也。以廪贡生得海宁州学训导。居间务读书,自经史百氏下逮唐、宋以来诗文集,靡不博校。以其学语诸生,诸生之贤且文者大附。尝修学宫,以费所羡修海昌备志。既又得民间节孝行者千馀事为旌之,曰:“吾职也。”再三请,必得乃已。为训导几三十年,不以枝官自放旷。粤寇陷浙,往依曾国藩,卒於安庆。著曝书杂志、甘泉乡人稿。仪吉子宝惠,泰吉子炳森,皆能世其学。

  包世臣,字慎伯,泾县人。少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言兵。嘉庆十三年举人,大挑以知县发江西。一权新喻,被劾去。复随明亮征川、楚,发奇谋不见用,遂归,卜居金陵。世臣精悍有口辩,以布衣遨游公卿间。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钜政。无不屈节谘询,世臣亦慷慨言之。

  初,海盗蔡牵犯上海,镇道迎世臣阅沿海岛屿。见黄浦停泊商船千艘,遂建海运可救漕弊之议。游袁浦,值河事亟,箸策河四略。是时盐法以两淮为大,私枭充斥,议者争言缉私。世臣拟多裁盐官,惟留运司主钱粮,场大使督灶户,不分畛域,仿现行铁硝之例,听商贩领本地官印照,赴场缴课买盐。州县具详,运司存核,则场官不能乾没正课;而转输迅速,则盐价必锐减;私盐皆输官课,课入必倍。以之津贴办公,并增翰、詹、科、道廉俸,为计甚便。

  其论西北水利曰:“今国家南漕四百万石,中岁腴田二百万亩所产也。有田四百万亩,岁入与佃半之,遂当全漕。先减运十之一,粜其穀及运资置官屯,递减至十年,则漕可罢,赋可宽。以其盈馀量加赋饷,而官可廉,兵可练。不然,漕东南以赡西北,浮收勒折,日增一日,竭民力,积众怒。东南大患,终必在此。”

  世臣能为大言。其论书法尤精,行草隶书,皆为世所珍贵。著有小倦游阁文集,别编为安吴四种。

  齐彦槐,字梅麓,婺源人。嘉庆十三年召试举人,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金匮令。毁淫祠,岁旱,勤赈务。擢苏州府同知,陈海运策,巡抚召诘之,条举以对,巡抚不能难,终以更张寝其事。后十馀年,改行海运,仍仿其法焉。尝制浑天仪、中星仪,并各为之说,及龙尾、恒升二车,便民运水。又著北极星纬度分表、海运南漕丛议、梅麓诗文集。

  姚椿,字春木,娄县人。父令仪,四川布政使,又屡参戎幕。椿高才博学,幼随父游历诸行省,洞知闾阎疾苦,慨然欲效用於世。

  以国子监生试京兆,日与洪亮吉、杨芳灿、张问陶辈文酒高会,才名大起。顾试辄不遇。既,又受学於姚鼐,退而发宋贤书读之,屏弃夙习,壹意求道,泊如也。尝得宝应朱泽沄遗著,叹曰:“此真为程、朱之学者!”亲诣其墓拜之,申私淑之礼。道光元年,举孝廉方正,不就。主书院讲席,以实学励诸生。其论文必举桐城所称,曰:“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又曰:“文之用有四:曰明道,曰记事,曰考古有得,曰言词深美。”其录清代人文八十馀卷,一本此旨。著有通艺阁录、晚学斋文录。

  顾广誉,字维康,平湖人。优贡生,举咸丰元年孝廉方正。寇乱,未廷试。广誉慕其乡张履祥、陆陇其之为人,刻意厉行。其治经一依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遗法。著学诗详说,用力至勤。又悯晚近丧祭礼废,恩纪衰薄,婚娶僣侈逾度,乃变通古礼,酌时俗之宜,成四礼榷疑八卷。姚椿推为一时宗匠。有悔过斋文稿。卒於上海龙门书院。

  张鉴,字春冶,归安人。巡抚阮元筑诂经精舍西湖,鉴及同里杨凤苞、施国祁肄业其中,皆知名。嘉庆初,副榜贡生。元剿海寇,赈两浙水灾,一资鉴赞画。时方议海运,鉴力主之。以为河运虽安,费钜;海运费省,得其人熟习海道,未尝不安。乃著海运刍言,凡料浅占风之法,定盘望星之规,放洋泊舟之处,考之甚悉,侍郎英和亟称其书。道光四年,河决高家堰,漕运阻。英和遂奏行海运,多采用鉴说。卒,年八十三。著十五经丛说、西夏纪事本末、眉山诗案广证。

  凤苞,字傅九。元编经籍篡诂,凤苞与分纂。熟明季事,尝为南疆逸史跋十二篇,传於时。晚馆郡城陈氏,其书室为郑元庆鱼计亭,人以为元庆复生云。

  国祁,字非熊。与凤苞皆廪膳生。国祁病金史芜杂,积二十馀年,成金史详校。以其帙繁,乃列举条目为金源劄记。又作元遗山集笺、金源杂事诗。国祁工诗文,善填词。家贫,为人主计市肆中。有一楼,颜曰吉贝居,著书其中,毁於火,著述多烬。

  黄易,字小松,钱塘人。父树穀,以孝闻,工隶书,博通金石。易承先业,於吉金乐石,寝食依之,遂以名家。官山东运河同知,勤於职事。尝得武班碑及武梁祠堂石室画像於嘉祥,乃即其地起武氏祠堂,砌石祠内。又出家藏精拓双钩鋟木。凡四方好古之士得奇文古刻,皆就易是正,以是所蓄甲於一时。自乾、嘉以来,汉学盛行,群经古训无可蒐辑,则旁及金石,嗜之成癖,亦一时风尚然也。

  瞿中溶,字木夫,嘉定人。为钱大昕女夫。尤邃金石之学。官湖南布政司理问,搜奇访僻於人迹罕至之境,所获益多。著有孔庙从祀弟子辨证、汉魏蜀石经考异辨正、说文地名考异、古泉山馆彝器图录、钱志补正集、古官印考证、古镜图录、续汉金石文编,凡二十馀种。

  张廷济,字叔未,嘉兴人。嘉庆三年,举乡试第一。应礼部试辄踬,遂归隐,以图书金石自娱。建清仪阁,藏庋古器,名被大江南北。

  沈涛,字西雝。与廷济同邑。嘉庆十五年举人。咸丰初,署江西盐法道。粤贼攻南昌,随巡抚张芾城守。围解,授兴泉永道,未到官,卒。涛尚考订之学,喜金石,著常山贞石志、说文古本考。

  陆增祥,字星农,太仓人。道光三十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至辰永沅靖道。踵王昶金石萃编成金石补正百二十卷,凡三千五百馀通。又著砖录一卷。其订正金石款识名物,何绍基服其精。

  董祐诚,字方立,阳湖人。生五岁,晓九九数。稍长,善属文。游陕西,成华山神庙赋,一时传诵。其学於典章、礼仪、舆地、名物皆肆力探索,而尤精历算,尽通诸家法。特善深沉之思,书之钩棘难读者,一览辄通晓。复能出新意,阐曲隐,补罅漏。嘉庆二十三年举人。越五年卒,年三十三。

  祐诚读诸史历志,因著三统衍补。复取三统以次迄明大统、万年、回回各术,拟撰五十三家历术,属稿未成,其兄基诚取已成五种附水经注图说刊之。其所著算学,有割圜连比例术图解、斜弧三边求角补术、堆垛求积术若干种。

  基诚,字子诜。进士。由刑部郎中出知开封府。工词章,与祐诚文合刊曰栘华馆骈体文。

  方履籛,字彦闻,大兴人。与祐诚同年举人,为令闽中。初试吏署永定,里豪胡凤兆掘族人父棺,并杀其子,名捕不得。履籛至,为书谕之,凤兆自首,遂论如法。调闽县,会旱,祷两烈日中,体丰硕,中暑卒。履籛亦以骈文著称。尤嗜金石文字,所积几万种,有伊阙石刻录、富蘅斋碑目、河内县志、万善花室集。

  周仪韦,字伯恬,阳湖人。嘉庆初举人,宣城训导。擢知山阳县,调凤翔。能诗。有夫椒山馆集。

  其后又有吴颉鸿,字嘉之。道光中进士,官代州知州;庄缙度,字眉叔。进士,户部主事;赵申嘉,字芸酉;陆容,字蓉卿;徐廷华,字子楞;汪士进,字逸云;周仪颢,字叔程,举人,即仪韦弟也。号“毗陵后七子”,其名位亚於前七子。

  俞正燮,字理初,黟县人。性彊记,经目不忘。年二十馀,北走兖州谒孙星衍。时星衍为伏生建立博士,复访求左氏后裔。正燮因作邱明子孙姓氏论、左山考,星衍多据以折衷群议,由是名大起。道光元年举人。明年,阮元主会试,士相谓曰:“理初入彀矣!”后竟落第。其经策淹博,为他考官所乙,元未之见也。房考王藻尝引为恨。

  正燮读书,置巨册数十,分题疏记,积岁月乃排比为文,断以己意。藻为刻十五卷,名曰癸巳类稿,又有存稿十五卷,山西杨氏刻之。弟正禧,亦举人。多义行,文学与正燮齐名。

  赵绍祖,字琴士,泾县人。年十二,受知学使朱筠,补诸生。筠授以说文,曰:“读此日无过十字。读注疏,亦无过十叶。必精造乃已。”绍祖熟於史事,尝应布政使陶澍聘,修安徽省志,详赡有法。道光初,年七十,举孝廉方正。又十二年,卒。注有通鉴注商、新旧唐书互证、金石跋、安徽金石记、泾川金石记、金石文正续钞。

  汪文台,字士南。与正燮同县,相善。宗汉儒,以论语邢疏疏略,因取证古义,博采子史笺传,依韩婴诗传例作论语外传。见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谓有益於后学,然成於众手,时有駮文,别为表识,作校勘记识语,寄示阮元,元服其精博,礼聘之。又尝纂辑七家后汉书、淮南子校勘记及脞稿,皆行於世。道光二十四年,卒,年四十九。

  汤球,字伯玕,亦黟人。少耽经史,从正燮、文台游,传其考据之学。通历算星纬,耻以艺名。尝辑郑康成逸书九种、刘熙孟子注、刘珍等东观汉记、皇甫谧帝王世纪、谯周古史考、傅子、伏侯古今注。球读史用力於晋书尤深,广蒐载籍,补晋史之阙,成书数种。同治六年,举孝廉方正。光绪七年,卒,年七十八。

  潘德舆,字四农,山阳人。年五六岁,母病不食,亦不食。父咯血,刲臂肉和药进,父察其色动,泣曰:“固知儿有是也!”既孤,大母犹在堂,孝敬弥至。居丧一遵礼制,柴瘠劚然。著丧礼正俗文、祭仪,为家法。抚寡妹嗣子,教养尽二十年。其他行多类此。尝以挽回世运,莫切於文章,文章之根本在忠孝,源在经术。其说经,不袒汉、宋,力求古人微言大义。其论治术,谓天下大病不外三言:曰“吏”、曰“例”、曰“利”。世儒负匡济大略,非杂纵横,即陷功利,未有能破“利”字而成百年休养之治者。道光八年,举江南乡试第一。入都,座主侍郎锺昌馆德舆於家,语人曰:“四农乃吾师也。”大挑以知县分安徽,未到官卒,年五十五。

  初,阮元总督漕运,招之,谢不往。后朱桂桢、周天爵皆号为名臣,折节原纳交,德舆远引避之,以为义无所居也,天爵喟然有望尘之叹。其所与游,若永丰郭仪霄、建宁张际亮、震泽张履、益阳汤鹏、歙徐宝善,皆一时之选。德舆诗文精深博奥,有养一斋集。

  门人清河吴昆田,字云圃。举人,刑部员外郎。晚年家居,贼犯清河,团练防守,邑赖以安。著漱六轩集。

  张维屏,字子树,番禺人。工诗,计偕入都,翁方纲赏异之。与黄培芳、谭敬昭称“粤东三子”。道光二年进士,改官知县,署黄梅。江水溃堤,乘小舟勘灾,水急舟冲溜,挂树免。民为谣曰:“犯急湍,官救民,神救官。”调补广济,公费一资漕折,民苦之,势不可革,引疾去。汪廷珍语人曰:“县官不原收漕,世罕见也!”丁艰服阕,原就閒,援例改郡丞,权南康。建太白、东坡祠庐山,暇则集诸生谈艺,以风雅寓规劝焉。未一载,复罢归。筑听松园,颓然不与世事,癖爱松,又号松心子。见松形奇古,辄下拜。精书法,朝鲜、小吕宋得其书,咸宝爱之。卒,年八十。有松心草堂集、国朝诗人徵略。培芳,香山人。

  敬昭,字子晋,阳春人。顺德黎简者,以诗名海内,敬昭赋鹏鹤篇投之,简叹为异才。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官户部主事。著听云楼集。

  同时广东以学行名者,又有高要彭泰来,字子大。生二十月,能即事诵古经,语无不切。嘉庆十八年拔贡生。绝意进取,学使李棠阶高其品,屏驺从徒步就见,询以挽回风俗之道。泰来为书数千言复之,棠阶表其庐,下教高要令,岁时存问。自惠士奇礼下胡方后,此为再见焉。著端州金石略、昨梦斋、诗义堂各集。

  梅曾亮,字伯言,上元人。少时工骈文。姚鼐主讲锺山书院,曾亮与邑人管同俱出其门,两人交最笃,同肆力古文,鼐称之不容口,名大起。间以规曾亮,曾亮自喜,不为动也。久之,读周、秦、太史公书,乃颇寤,一变旧习。义法本桐城,稍参以异己者之长,选声练色,务穷极笔势。道光二年进士,用知县,授例改户部郎中。居京师二十馀年,与宗稷辰、朱琦、龙启瑞、王拯、邵懿辰辈游处,曾国藩亦起而应之。京师治古文者,皆从梅氏问法。当是时,管同已前逝,曾亮最为大师;而国藩又从唐鉴、倭仁、吴廷栋讲身心克治之学,其於文推挹姚氏尤至。於是士大夫多喜言文术政治,乾、嘉考据之风稍稍衰矣。未几,曾亮依河督杨以增。卒,年七十一。以增为刊其诗文,曰柏枧山房集。

  同,字异之。少孤,母邹以节孝闻。同善属文,有经世之志,称姚门高足弟子。尝拟言风俗书、筹积贮书,为一时传诵。道光五年,陈用光典试江南,同中式。用光语人曰:“吾校两江士,独以得一异之自憙耳。”用光亦鼐弟子也。同卒,年四十七,著因寄轩集。子嗣复,字小异。能世其业,兼通算术。

  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其於同里,则亟称刘开之才。

  开,字明东。以孤童牧牛,闻塾师诵书,窃听之,尽记其语。塾师留之学,而妻以女。年十四,以文谒鼐,有国士之誉,尽授以文法。游客公卿,才名动一时。年四十,卒。著孟涂集。子继,字少涂。有信义。遍走贵势求刻其父书,以此孟涂集益显。

  宝山毛岳生,字申甫。用难荫改文学生。孤贫,以孝闻。自力於学,未弱冠,赋白雁诗,得名。亦从鼐学古文,以钩棘字句为工。有休复居集。

  汤鹏,字海秋,益阳人。道光二年进士。初喜为诗,自上古歌谣至三百篇、汉、魏、六朝、唐,无不形规而神絜之,有诗三千首。既,官礼部主事,兼军机章京。旋补户部主事,转员外郎,改御史。意气蹈厉,其议论所许可,惟李德裕、张居正辈,徒为词章士无当也。於是勇言事,未逾月,三上章。最后以言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非国体,在已奉旨处分后,罢御史,回户部,转郎中。是时英吉利扰海疆,求通市。鹏已黜,不得言事,犹条上三十事於尚书转奏,报闻。

  鹏负才气,郁不得施,乃著之言,为浮邱子一书。立一意为幹,一幹而分数支,支之中又有支焉,支幹相演,以递於无穷。大抵言军国利病,吏治要最,人事情伪,开张形势,寻蹑要眇,一篇数千言者九十馀篇,最四十馀万言。每遇人辄曰:“能过我一阅浮邱子乎?”其自喜如此。二十四年,卒。同时有张际亮者,亦以才气磊落闻。

  际亮,字亨甫,建宁人。少孤,伯兄业贾,以其才,资之读书。补诸生,肄业福州鼇峰书院,院长陈寿祺器之。寻试拔贡,入京师,朝考报罢,而时皆啧啧称其诗。鹾使曾燠以事至,召之饮。燠以名辈自处,纵意言论,同坐赞服,际亮心薄之。燠食瓜子粘须,一人起为拈去,际亮大笑,众惭。既罢,复投书责燠不能教后进,徒以财利奔走寒士门下。燠怒,毁於诸贵人,由是得狂名,试辄不利。乃遍游天下山川,穷探奇胜,以其穷愁慷慨牢落古今之意,发为诗歌,益沉雄悲壮。十八年,乡试者约:“张际亮狂士不可中。”而际亮已易名亨辅,中式。拆卷,疑欲去之,副考官申解而止。及来谒,果际亮也,主试者愕然。会试复报罢。际亮故与桐城姚莹善。二十三年,闻莹以守土事被诬下狱,入都急难。及事白而际亮疾笃,以所著思伯子堂诗集嘱莹,遂卒。其后莹子濬昌辑而刊之,都三十二卷。

  龚巩祚,原名自珍,字璱人,仁和人。父丽正,进士,官苏松兵备道,为段玉裁婿,能传其学。巩祚十二岁,玉裁授以说文部目。巩祚才气横越,其举动不依恒格,时近俶诡,而说经必原本字训,由始教也。初由举人援例为中书。道光时成进士,归本班。洊擢宗人府主事,改礼部。谒告归,遂不出。官中书时,上书总裁论西北塞外部落源流、山川形势,订一统志之疏漏,凡五千言。后复上书论礼部四司政体宜沿革者,亦三千言。其文字骜桀,出入诸子百家,自成学派。所至必惊众,名声藉藉,顾仕宦不达。年五十,卒於丹阳书院。著有尚书序大义、大誓答问、尚书马氏家法、左氏春秋服杜补义、左氏决疣、春秋决事比、定菴诗文集。

  魏源,字默深,邵阳人。道光二年,举顺天乡试。宣宗阅其试卷,挥翰褒赏,名藉甚。会试落第,房考刘逢禄赋两生行惜之。两生者,谓源及龚巩祚。两人皆负才自喜,名亦相埒。源入赀为中书,至二十四年成进士。以知州发江苏,权兴化。二十八年,大水,河帅将启闸。源力争不能得,则亲击鼓制府,总督陆建瀛驰勘得免,士民德之。补高邮,坐迟误驿递免。副都御史袁甲三奏复其官。咸丰六年,卒。

  源兀傲有大略,熟於朝章国故。论古今成败利病,学术流别,驰骋往复,四座皆屈。尝谓河宜改复北行故道,至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河果北流。又作筹鹾篇上总督陶澍,谓:“自古有缉场私之法,无缉邻私之法。邻私惟有减价敌之而已。非裁费曷以轻本减价?非变法曷以裁费?”顾承平久,挠之者众。迨汉口火灾后,陆建瀛始力主行之。

  源以我朝幅员广,武功实迈前古,因借观史馆官书,参以士大夫私著,排比经纬,成圣武记四十馀万言。晚遭夷变,谓筹夷事必知夷情,复据史志及林则徐所译西夷四州志等,成海国图志一百卷。他所著有书古微、诗古微、元史新编、古微堂诗文集。

  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人;宗诚,字存之,从兄弟也:皆诸生。东树曾祖泽,拔贡生,为姚鼐师。东树既承先业,更师事鼐。当乾、嘉时,汉学炽盛,鼐独守宋贤说。至东树排斥汉学益力。阮元督众,辟学海堂,名流辐凑,东树亦客其所,不苟同於众。以谓:“近世尚考据,与宋贤为水火。而其人类皆鸿名博学,贯穿百氏,遂使数十年承学之士,耳目心思为之大障。”乃发愤著汉学商兑一书,正其违谬。又著书林扬觯,戒学者勿轻事著述。

  东树始好文事,专精治之,有独到之识,中岁为义理学,晚躭禅悦,凡三变,皆有论撰。务尽言,惟恐词不达。年八十,卒於祁门东山书院。他所著有大意尊闻、向果微言、昭昧詹言、仪卫轩集,凡数十卷。东树博极群书,穷老不遇,传其学宗诚。既殁,宗诚刊布其书,名乃大著。

  宗诚能古文,熟於儒家性理之言,欲合文与道为一。咸丰时寇乱,转徙不废学,益留心兵事吏治。著俟命录,以究天时人事致乱之原,大要归於植纲常、明正学,志量恢如也。山东布政使吴廷栋见之,聘为子师。倭仁、曾国藩皆因廷栋以知宗诚。倭仁为师傅,写其书数十则,进御经筵。国藩督直隶,奏以自随。令枣强十馀年,设乡塾,创敬义书院,刻邑先正遗著,举孝子、悌弟、节妇,建义仓,积穀万石,皆前此未有也。国藩去,李鸿章继任,亦不以属吏待之,有请辄施行。尝岁旱,已逾报灾期,手书为民请,并及邻郡邑,不以侵官自嫌,卒得请普免焉。举治行卓异,不赴部,自免归。以学行诏后进,人有一善,奖誉之不容口。勤於纂述,逾时越月辄成帙。著柏堂经说、笔记、文集百五十馀卷。诏加五品卿衔,从安徽学政请也。其同县友人又有苏惇元,字厚子;戴钧衡,字存庄:皆东树弟子。

  惇元,咸丰元年孝廉方正。其学近张杨园,文似方望溪。编有杨园、望溪年谱。所著曰四礼从宜、逊敏录、诗文集。

  钧衡,道光二十九年举人。自谓生方、姚之乡,不敢不以古文自任。与惇元重订望溪集,增集外文十之四。其后荣成孙葆田更得遗稿若干篇刻之,方氏一家之言备矣。钧衡有经济才,与国藩为友,著书传补商,国藩亟称之。避寇临淮,妻李、妾刘皆殉难,钧衡呕血卒,年未四十。有蓉州集、味经山馆诗文钞。

  鲁一同,字通甫,清河人。善属文,师事潘德舆。道光十五年举人。时承平久,一同独深忧,谓:“今天下多不激之气,积而不化之习;在位者贪不去之身,陈说者务不骇之论。风烈不纪,一旦有缓急,莫可倚仗。”既,再试不第,益研精於学。凡田赋、兵戎诸大政,及河道迁变、地形险要,悉得其机牙。为文务切世情,古茂峻厉,有杜牧、尹洙之风。漕督周天爵见之,曰:“天下大材也,岂直文字哉!”曾国藩尤叹异之。

  试礼部,入都,国藩数屏驺从就问天下事。粤逆踞金陵也,同年生吴棠方宰清河,一同为草檄,传示列县,辞气奋发,江北人心大定。江忠源师抵庐州,友人戴钧衡为书通国藩之指,欲其起佐忠源。一同谢不出,复书极论用兵机宜,谓当缓金陵,专攻旁郡。其后大兵筑长围,期旦夕破金陵,一同独决其必败,未几,果溃裂,苏、浙沦陷。已而国藩克安庆,复金陵,一如所论。同治二年,卒,年五十九。著邳州志、清河志、通甫类稿。

  子蕡,字仲实。诸生,文有家法。善综核,知府章仪林议减清河赋,苦繁重,叩蕡。蕡为剖析条目,退草三千言,明旦献之。仪林惊喜,因请主办,三年而成。又佐修安东水道,役竣,费无毫发溢。

  谭莹,字玉生,南海人。弱冠应县试,总督阮元游山寺,见莹题壁诗,惊赏,告县令曰:“邑有才人,勿失之!”令问姓名,不答。已而得所为赋以告元,元曰:“是矣。”逾年,元开学海堂课士,以莹及侯康、仪克中、熊景星、黄子高为学长。莹性强记,述往事,虽久远,时日不失。博考粤中文献,友人伍崇曜富於赀,为汇刻之,曰岭南遗书五十九种,曰粤十三家集,曰楚南耆旧遗诗,益扩之为粤雅堂丛书。莹为学长三十年,英彦多出其门。道光二十四年,举於乡,官化州训导。久之,迁琼州教授,加中书衔。少与侯康等交莫逆,晚岁陈澧与之齐名。著乐志堂集。

  景星,字伯晴,亦南海人也。以诗见赏於元。顾其意恨文士绵弱,学骑射技击。以举人终学官,无所试,一假书画自娱。

  子高,字叔立,番禺人。优贡生。精小篆,喜考证金石。藏书多异本。

  莹子宗浚,字叔裕。工骈文。同治十三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初举於乡,齿尚少。莹课令读书十年,乃许出仕。授以马氏通考,略能记诵。既,入翰林,督学四川,又充江南副考官。以伉直为掌院所恶,出为云南粮储道。宗浚不乐外任,辞,不允。再权按察使,引疾归,郁郁道卒。

  吴敏树,字本深,巴陵人。父达德,岁歉,贷贫民穀逾万石,不偿,有名湖、湘间。敏树生而好学,为文章力求岸异,刮去世俗之见。道光十二年,举於乡。时梅曾亮倡古文义法京师,传其师姚氏学说。敏树起湖湘,不与当世士接手,录明昆山归氏文成册。既,入都,与曾亮语合。於是京师盛传敏树能古文。曾国藩官京师,与敏树交最笃,既出治军,欲使参幕事,辞不赴。

  敏树貌温而气夷,意趣超旷,视人世忻戚得丧无累於其心。以大挑选浏阳训导,旋自免去。时登君山江楼,徜徉吟啸。学者称南屏先生。著柈湖文录。卒,年六十九。

  敏树之友以文名者,曰杨彝珍,字性农,武陵人。父丕复,举人,官石门训导,著历代舆地沿革。彝珍,道光末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主事。与曾国藩、左宗棠往还,好奔走声气。重宴鹿鸣,赏四品卿。年九十馀,卒。有移芝室集。

  周寿昌,字应甫,长沙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初,洊擢至侍读。时粤寇犯湖南,督师赛尚阿逗遛不战,上疏劾之,一时推为敢言。迨寇踞金陵,分党北犯,命随办京畿防务。乡民十七人阑入城,当事者侦获,以贼谍论,寿昌廉得实,趣令释之;或疑失要人旨,且得罪,寿昌曰:“我岂以人命阿权贵哉?”卒释之。穆宗亲政,疏请躬行典礼,戒逸豫,报闻。

  寿昌精核强记,虽宦达,勤学过诸生。笃嗜班固书,涂染无隙纸,成汉书注校补五十卷,易藁十有七。又有后汉注补正、三国志注证遗、思益堂集。官终内阁学士。

  李希圣,字亦园,湘乡人。以进士官刑部主事。嗜学,初治训诂,通周官、春秋、穀梁,史习新旧唐书,文法骚、选,诗多凄艳,似玉谿。好读书,通古今治法,慨然有经世之志。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皆极重之。光绪末,卒。

  斌良,字笠畊,号梅舫,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闽浙总督玉德子。由荫生历官刑部侍郎,为驻藏大臣。善为诗,以一官为一集,得八千首。其弟法良汇刊为抱冲斋全集,称其早年诗,风华典赡,雅近竹垞、樊榭。迨服官农部,从军灭滑,诗格坚老。古体胎息汉、魏、韩、杜、苏、李,律诗则纯法盛唐。秉臬陕、豫,奉召还都,时与陈荔峰、李春湖、叶筠潭、吴兰雪唱酬,诗境益高。奉使蒙藩,跋马古塞,索隐探奇,多诗人未历之境,风格又一变,以萨天锡、元遗山自况。阮元为序,亦颇称之。

  法良,字可盦。梅曾亮称其诗学东坡,得清旷之气,而运以唐贤优游平夷之情。有沤罗盦诗集。

  锡缜,原名锡淳,字厚安,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蓝旗人。咸丰六年进士。由户部郎中授江西督粮道,为驻藏大臣,乞病归。工书,善诗文。著有退复轩诗文集。

  李云麟,字雨苍,汉军正白旗人。以诸生从曾国藩督师剿粤匪,累功至副都统。时新疆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以云麟任之。署伊犁将军。治边皆著绩,为言官劾罢。云麟性刚使气,少好游,遍历五岳,归著旷游偶笔一卷。纪游诗有奇气。初谒国藩,適遇其子不为礼,云麟怒批之。国藩延入谢过,使独领一军。左宗棠奏调,亦称其有将才。云麟时被酒狂言,与世多忤。罢归后,卒贫困死。有诗集,西陲纪行。

  道、咸以来,满洲如观成,字苇杭,瓜尔佳氏。有瓜亭杂录、语花馆诗集。鄂恒,字松亭,伊尔根觉罗氏。有求是山房集。震钧,字在廷,改名唐宴,瓜尔佳氏。有渤海国志、天咫偶闻。英华,字敛之,赫佳氏,正红旗人。博学善诗文,工书法。著书立说,中外知名。有安蹇斋集、万松野人言善录等。蒙古盛元,字恺廷,巴鲁特氏。有南昌府志、杭营小志、怡园诗草。汉军宗山,字歗梧,鲁氏。有窥生铁斋诗集、希晦堂遗文。皆以诗文名。

  何绍基,字子贞,道州人,尚书凌汉子。道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绍基承家学,少有名。阮元、程恩泽颇器赏之。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均称得人。咸丰二年,简四川学政。召对,询家世学业,兼及时务。绍基感激,思立言报知遇,时直陈地方情形,终以条陈时务降归。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教授生徒,勖以实学。同治十三年,卒,年七十又五。

  绍基通经史,精律算。尝据大戴记考证礼经,贯通制度,颇精切。又为水经注刊误。於说文考订尤深。诗类黄庭坚。嗜金石,精书法。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百十过。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世皆重之。所著有东洲诗文集四十卷。

  弟绍京,字子愚。亦工书,笔法颇似其兄。

  孙维朴,字诗孙。以副贡为中书,累至道员。工书画,字摹其祖。久寓沪,国变后,卒,年八十馀。

  与维朴同时以书名海上者李瑞清,字梅盦,临川人。光绪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道员,分江苏,摄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宣统三年,武昌乱起,江宁新军亦变,合浙军攻城。官吏潜遁,瑞清独留不去,仍日率诸生上课如常。布政使樊增祥弃职走,以瑞清代之。急购米三十万斛饷官军,助城守,设平粜局,赈难民。城陷,瑞清衣冠坐堂皇,矢死不少屈。民军不忍加害,纵之行。乃封藩库,以钥与籍嘱之士绅,积金尚数十万也。自是为道士装,隐沪上,匿姓名,自署曰清道人,鬻书画以自活。瑞清诗宗汉、魏,下涉陶、谢。书各体皆备,尤好篆隶。尝谓作篆必目无二李,神游三代乃佳。丁巳复辟,授学部侍郎。又三年卒,谥文洁。

  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人。道光二十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充广西乡试正考官,丁母忧。服阕,文宗御极,用大臣荐召见。旋丁父忧,服甫阕而金陵陷。诏募赀团练於乡,以克复松江府诸城功晋五品衔,擢右中允。赴京,期年告归。同治元年,以治团功加四品衔。乱定,复以耆宿著书裨治加三品衔。

  桂芬少工骈体文,中年后乃肆力古文辞。於书无所不窥,尤留意天文、地舆、兵刑、盐铁、河漕诸政。初佐某邑令治钱穀,以事不合拂衣去,入两江总督陶澍幕。自未仕时已名重大江南北。及粤贼陷苏州,避居上海。时大学士曾国藩治军皖疆。苏州士大夫推钱鼎铭持书乞援,陈沪城危状,及用兵机宜,累数千言,其稿,桂芬所手创也。国藩读之感动,乃遣李鸿章率师东下。既解沪上围,进克苏州,皆辟以为助。桂芬立会防局,调和中外杂处者。设广方言馆,求博通西学之才,储以济变。尝从容为鸿章言吴人粮重之苦,往往因催科破家。会松江知府方传书亦上书,谓:“江苏自南宋籍没诸王大臣田,官徵其租,延及元代,官田民田淆乱,租额浸淫入赋额,民既苦之;其后张士诚又尽攘诸豪田为官产,明太祖平吴,怒吴人附士诚,依田租私籍数定税,乃重困。雍正、乾隆间,尝再议减,然但及地丁。今傥乘民乱后覈减浮粮,疲民大悦,贼势且益衰。”鸿章以闻。有诏减苏、松、太米赋三之一,常、镇十一,著为令。

  桂芬性恬澹,服官仅十年,然家居遇事奋发,不避劳怨。凡濬河、建学、积穀诸举,条议皆出其手。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与后进论学,昕夕忘倦。精研书数,尝以意造定向尺及反罗经,以步田绘图。又以江南清丈用部颁五尺步弓,田多溢额,乃考会典定用旧行六尺步弓量旧田,新颁者量新涨沙田。著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弧矢算术细草图解、西算新法直解、校邠庐抗议、显志堂诗文集,都数十卷。同治十三年,卒。

  王颂蔚,字芾卿,长洲人。光绪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吴县潘祖荫、常熟翁同龢皆称颂蔚才。散馆,改官户部,补军机章京。暇辄从事著述。尝於方略馆故纸堆中见殿板初印明史残本,眉上黏有黄签,审为乾隆朝拟撰考证未竟之本。因多方搜求,逐条釐订,芟其繁冗,采其精要,成明史考证攟逸四十馀卷。光绪十八年,试御史第一,军机处奏留。颂蔚思立言抒忠谠,转郁郁不乐。尝派充工程监督差,例有分馈,颂蔚独卻之,曰:“我辈取与之间,贵自审慎,不可随俗浮沉。昔陈稽亭先生官部曹时,印结公项,且犹不取。矧此实为厂商之贿赂乎?”

  二十一年,中日衅起,战事多北洋大臣主之。会翁同龢复入军机,乃进言曰:“读圣祖、高宗圣训,凡事关军务者,皆由中朝谋定后动。今日战局既成,非直隶一省事,岂能悉诿之北洋乎?”及议和,颂蔚益为悲愤,尝曰:“今之败绩,徒归咎於师之不练、器之不利,犹非探本之论。频年以来,盈廷习泄沓之风,宫中务游观之乐,直臣摈弃,贿赂公行,安有战胜之望?此后偿金既巨,民力益疲,恐大乱之不在外患而在内忧矣。”明年,卒。著有写礼庼文集、诗集、读碑记、古书经眼录各一卷,明史考证攟逸四十二卷。

  叶昌炽,字鞠裳,元和人。光绪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至侍讲,督甘肃学政,边地朴陋,昌炽校阅尽职。以裁缺归,著书终老。国变后五年,卒。著有藏书纪事诗六卷,语石十卷,邠州大佛寺题刻考二卷,均考订精确。

  管礼耕,字申季。岁贡生。父庆祺,从陈奂游。礼耕笃守家学,尤长训诂。尝言唐以正义立学官,汉、魏、六朝遗说,积久泰半阙不完。凡所考见,独存释文,而今本踳駮非其旧,思综稽群籍为校证,未及半而卒。

  袁宝璜,字朅禹,元和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官刑部主事。通经、小学,兼及算术。著书亦未成而卒。

  李慈铭,字爱伯,会稽人。诸生,入赀为户部郎中。至都,即以诗文名於时。大学士周祖培、尚书潘祖荫引为上客。光绪六年,成进士,归本班,改御史。时朝政日非,慈铭遇事建言,请临雍,请整顿台纲。大臣则纠孙毓汶、孙楫,疆臣则纠德馨、沈秉成、裕宽,数上疏,均不报。慈铭郁郁而卒,年六十六。

  慈铭为文沉博绝丽,诗尤工,自成一家。性狷介,又口多雌黄。服其学者好之,憎其口者恶之。日有课记,每读一书,必求其所蓄之深浅,致力之先后,而评骘之,务得其当,后进翕然大服。著有越缦堂文十卷,白华绛趺阁诗十卷、词二卷,又日记数十册。弟子著录数百人,同邑陶方琦为最。

  方琦,字子珍。光绪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学湖南。年四十,卒於京邸。方琦学有本末,汲汲於古,述造无间岁时。治易郑注,诗鲁故,尔雅汉注,又习大戴礼记。其治淮南王书,力以推究经训,蒐采许注,拾补高诱。再三属草,矻矻十年,实事求是。有淮南许注异同诂、许君年表、汉孳室文钞、骈文、诗词。

  谭廷献,字仲修,仁和人。同治六年举人。少负志节,通知时事。国家政制典礼,能讲求其义。治经必求西汉诸儒微言大义,不屑屑章句。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箸,隐栝於所为日记。文导源汉、魏,诗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又工词,与慈铭友善,相唱和。官安徽,知歙、全椒、合肥、宿松诸县。晚告归,贫甚。张之洞延主经心书院,年馀谢归,卒於家。

  李稷勋,字姚琴,秀山人。光绪二十四年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会试同考官,精衡鉴,重实学,颇得知名士。累官邮传部参议,总川汉路事。博学善古文,尝受诗法於王闿运,而不囿师说。专步趋唐贤,意致深婉,得风人之遗。慈铭尝称赏之。有甓盦诗录四卷。

  张裕钊,字廉卿,武昌人。少时,塾师授以制举业,意不乐。家独有南丰集,时时窃读之。咸丰元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曾国藩阅卷赏其文,既,来见,曰:“子岂尝习子固文耶?”裕钊私自喜。已而国藩益告以文事利病及唐、宋以来家法,学乃大进,寤前此所为犹凡近,马迁、班固、相如、扬雄之书,无一日不诵习。又精八法,由魏、晋、六朝以上窥汉隶,临池之勤,亦未尝一日辍。国藩既成大功,出其门者多通显。裕钊相从数十年,独以治文为事。国藩为文,义法取桐城,益闳以汉赋之气体,尤善裕钊之文。尝言“吾门人可期有成者,惟张、吴两生”,谓裕钊及吴汝纶也。

  裕钊文字渊懿,历主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成就后学甚众。尝言:“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譬之车然,意为之御,辞为之载,而气则所以行也。欲学古人之文,其始在因声以求气,得其气,则意与辞往往因之而益显,而法不外是矣。”世以为知言。著濂亭文集。

  裕钊门下最知名者,有范当世、朱铭盘。当世,字肯堂,江苏通州诸生。能诗,汝纶尝叹其奇横不可敌。著范伯子诗文集。铭盘,字曼君,泰兴举人。叙知州。其学长於史,兼工诗古文。著晋会要一百卷,朝鲜长编四十卷,及桂之华轩诗文集。

  与裕钊同时者,有杨守敬,字惺吾,宜都人。为文不足跻裕钊,而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於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以举人官黄冈教谕,加中书衔。尝游日本,搜古籍,多得唐、宋善本,辛苦积赀,藏书数十万卷,为鄂学灵光者垂二十年。卒,年七十有七。著有水经注图、水经注要删、隋书地理志考证、日本访书志、晦明轩稿、邻苏老人题跋、望堂金石集等。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尝以汉祢衡相儗。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於国藩、鸿章二人,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馀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泄积水於滏,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月一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於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称疾乞休。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於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败不可复用。”其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业。会朝旨开大学堂於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获,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接款,求请题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遽以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竟其委。於经,则易、书、诗、礼、左氏、穀梁、四子书,旁及小学音韵,各有诠释。於史,则史记、汉书、三国志、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国语、国策皆有点校,尤邃於史记,尽发太史公立言微旨。於子,则老、庄、荀、韩、管、墨、吕览、淮南、法言、太玄各有评骘,而最取其精者。於集,则楚辞、文选,汉魏以来各大家诗文皆有点勘之本。凡所启发,皆能得其深微,整齐百代,别白高下,而一以贯之。尽取古人不传之蕴,昭然揭示,俾学者易於研求;且以识夫作文之轨范,虽万变不穷,而千载如出一辙。

  其论文,尝谓:“千秋盖世之勋业皆寻常耳,独文章之事,纬地经天,代不数人,人不数篇,唯此为难。”又谓:“中国之文,非徒习其字形而已,缀字为文,而气行乎其间,寄声音神采於文外。虽古之圣贤豪杰去吾世邈矣,一涉其书,而其人之精神意气若俨立乎吾目中。”务欲因声求气,凡所为抗坠、诎折、断续、敛侈、缓急、长短、伸缩、抑扬、顿挫之节,一循乎机势之自然,以渐於精微奥之域。乃有以化裁而致於用,悉举学问与事业合而为一;而尤以瀹民智自强亟时病为兢兢云。著有易说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於世。

  汝纶门下最著者为贺涛,而同时有萧穆,亦以通考据名。

  穆,字敬孚。县学生。其学博综群籍,喜谈掌故,於顾炎武、全祖望诸家之书尤熟。复多见旧椠,考其异同,朱墨杂下。遇孤本多方劝刻,所校印凡百馀种。有敬孚类藁十六卷。

  涛,字松坡,武强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目疾去官。初,汝纶牧深州,见涛所为反离骚,大奇之,遂尽授以所学,复使受学於张裕钊。涛谨守两家师说,於姚鼐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之说,尤必以词章为贯澈始终,日与学者讨论义法不厌。与同年生刘孚京俱治古文,涛言宜先以八家立门户,而上窥秦、汉;孚京言宜先以秦、汉为根柢,而下揽八家,其门径大略相同。涛有文集四卷。

  孚京,字镐仲,南昌人。有文集六卷。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闽县人。光绪八年举人。少孤,事母至孝。幼嗜读,家贫,不能藏书。尝得史、汉残本,穷日夕读之,因悟文法,后遂以文名。壮渡海游台湾,归客杭州,主东城讲舍。入京,就五城学堂聘,复主国学。礼部侍郎郭曾炘以经济特科荐,辞不应。

  生平任侠尚气节,嫉恶严。见闻有不平,辄愤起,忠恳之诚发於至性。念德宗以英主被扼,每述及,常不胜哀痛。十谒崇陵,匍伏流涕。逢岁祭,虽风雪勿为阻。尝蒙赐御书“贞不绝俗”额,感幸无极,誓死必表於墓,曰“清处士”。忧时伤事,一发之於诗文。

  为文宗韩、柳。少时务博览,中年后案头唯有诗、礼二疏,左、史、南华及韩、欧之文,此外则说文、广雅,无他书矣。其由博反约也如此。

  其论文主意境、识度、气势、神韵,而忌率袭庸怪,文必己出。尝曰:“古文唯其理之获,与道无悖者,则味之弥臻於无穷。若分画秦、汉、唐、宋,加以统系派别,为此为彼,使读者炫惑莫知所从,则已格其途而左其趣。经生之文朴,往往流入於枯淡,史家之文则又隳突恣肆,无复规检,二者均不足以明道。唯积理养气,偶成一篇,类若不得已者,必意在言先,修其辞而峻其防,外质而中膏,声希而趣永,则庶乎其近矣。”纾所作务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气,而其真终不可自閟。尤善叙悲,音吐凄梗,令人不忍卒读。论者谓以血性为文章,不关学问也。

  所传译欧西说部至百数十种。然纾故不习欧文,皆待人口达而笔述之。任气好辩,自新文学兴,有倡非孝之说者,奋笔与争,虽胁以威,累岁不为屈。尤善画,山水浑厚,冶南北於一炉,时皆宝之。纾讲学不分门户,尝谓清代学术之盛,超越今古,义理、考据,合而为一,而精博过之。实於汉学、宋学以外别创清学一派。时有请立清学会者,纾抚掌称善,力赞其成。甲子秋,卒,年七十有三,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有畏庐文集、诗集、论文、论画等。

  严复,初名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侯官人。早慧,嗜为文。闽督沈葆桢初创船政,招试英俊,储海军将才,得复文,奇之,用冠其曹,则年十四也。既卒业,从军舰练习,周历南洋、黄海。日本窥台湾,葆桢奉命筹防,挈之东渡诇敌,勘测各海口。光绪二年,派赴英国海军学校肄战术及炮台建筑诸学,每试辄最。侍郎郭嵩焘使英,赏其才,时引与论析中西学术同异。学成归,北洋大臣李鸿章方大治海军,以复总学堂。二十四年,诏求人才,复被荐,召对称旨。谕缮所拟万言书以进,未及用,而政局猝变。越二年,避拳乱南归。

  是时人士渐倾向西人学说,复以为自由、平等、权利诸说,由之未尝无利,脱靡所折衷,则流荡放佚,害且不可胜言,常於广众中陈之。复久以海军积劳叙副将,尽弃去,入赀为同知,累保道员。宣统元年,海军部立,特授协都统,寻赐文科进士,充学部名词馆总纂。以硕学通儒徵为资政院议员。三年,授海军一等参谋官。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其天演论自序有曰:“仲尼之於六艺也,易、春秋最严。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为本隐之显者,观象系辞,以定吉凶而已;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援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二者即物穷理之要术也。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而已。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以为律,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奈端动之例三,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必直,速率必均。’而易则曰:‘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其为天演界说曰:‘翕以合质,辟以出

  力,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至於全力不增减之说,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凡动必复之说,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而‘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尤与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於西学得识古之用焉。”凡复所译著,独得精微皆类此。

  世谓纾以中文沟通西文,复以西文沟通中文,并称“林严”。辛酉秋,卒,年六十有九。著有文集及译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穆勒名学、法意、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等。

  同时有辜汤生,字鸿铭,同安人。幼学於英国,为博士。遍游德、法、意、奥诸邦,通其政艺。年三十始返而求中国学术,穷四子、五经之奥,兼涉群籍。爽然曰:“道在是矣!”乃译四子书,述春秋大义及礼制诸书。西人见之,始叹中国学理之精,争起传译。庚子拳乱,联军北犯,汤生以英文草尊王篇,申大义。列强知中华以礼教立国,终不可侮,和议乃就。张之洞、周馥皆奇其才,历委办议约、濬浦等事。旋为外务部员外郎,晋郎中,擢左丞。

  汤生论学以正谊明道为归,尝谓:“欧、美主强权,务其外者也;中国主礼教,修其内者也。”又谓:“近人欲以欧、美政学变中国,是乱中国也。异日世界之争必烈,微中国礼教不能弭此祸也。”汤生好辩,善骂世。国变后,悲愤尤甚。穷无所之,日人聘讲东方文化,留东数年,归。卒,年七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