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二

  朱弁 郑望之 张邵 洪皓(子适 遵 迈)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与归新郑,妻以兄女。新郑介汴、洛间,多故家遗俗,弁游其中,闻见日广。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诏补修武郎,借吉州团练使,为通问副使。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蚤申四海之养于两宫,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訹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王伦还朝,言弁守节不屈,帝为官其子林,赐其家银帛。会粘罕等相继死灭,弁密疏其事及金国虚实,曰:"此不可失之时也。"遣李发等间行归报。其后,伦复归,又以弁奉送徽宗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帝读之感泣,官其亲属五人,赐吴兴田五顷。帝谓丞相张浚曰:"归日,当以禁林处之。"八年,金使乌陵思谋、石庆充至,称弁忠节,诏附黄金三十两以赐。

  十三年,和议成,弁得归。入见便殿,弁谢且曰:"人之所难得者时,而时之运无已;事之不可失者几,而几之藏无形。惟无已也,故来迟而难遇;惟无形也,故动微而难见。陛下与金人讲和,上返梓宫,次迎太母,又其次则怜赤子之无辜,此皆知时知几之明验。然时运而往,或难固执;几动有变,宜鉴未兆。盟可守,而诡诈之心宜嘿以待之;兵可息,而销弭之术宜详以讲之。金人以黩武为至德,以苟安为太平,虐民而不恤民,广地而不广德,此皆天助中兴之势。若时与几,陛下既知于始,愿图厥终。"帝纳其言,赐金帛甚厚。弁又以金国所得六朝御容及宣和御书画为献。秦桧恶其言敌情,奏以初补官易宣教郎、直秘阁。有司校其考十七年,应迁数官。桧沮之,仅转奉议郎。十四年,卒。

  弁为文慕陆宣公,援据精博,曲尽事理。诗学李义山,词气雍容,不蹈其险怪奇涩之弊。金国名王贵人多遣子弟就学,弁因文字往来说以和好之利。及归,述北方所见闻忠臣义士朱昭、史抗、张忠辅、高景平、孙益、孙谷、傅伟文、李舟、五台僧宝真、妇人丁氏、晏氏、小校阎进、朱勣等死节事状,请加褒录以劝来者。有《聘游集》四十二卷、《书解》十卷、《曲洧旧闻》三卷、《续骫骳说》一卷,《杂书》一卷、《风月堂诗话》三卷、《新郑旧诗》一卷、《南归诗文》一卷。

  郑望之,字顾道,彭城人,显谟阁直学士仅之子也。望之少有文名,山东皆推重。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自陈留簿累迁枢密院编修官,历开封府仪、工、户曹,以治办称。临事劲正,不受请托。宦寺有强占民田者,奏归之。蔡京子欲夺人妾,使人谕意,望之拒不受。除驾部员外郎兼金部。

  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假尚书工部侍郎,俾为军前计议使。既还,金人遣吴孝民与望之同入见。望之言金人意在金币,且要大臣同议,乃命同知枢密院事李棁与望之再使,斡离不以朝廷受归朝官及赐平州张觉手诏为辞,遣萧三宝奴偕棁等还,以书求割三镇,欲得宰相交地,亲王送大军过河。

  时高宗在康邸慷慨请行,遂与张邦昌乘筏渡濠,自午至夜分,始达金砦。又除望之户部侍郎,同棁再至金营,仍以珠玉遗金人。金人拘留望之逾旬。会姚平仲夜劫砦不克,斡离不以用兵诘责诸使者,邦昌恐惧涕泣,王不为动。金人遂不欲留王,更请肃王,乃以兵送望之诣国王砦诘问。会再遣宇文虚中持割地诏至,望之得还,因盛言敌势强大,我兵削弱,不可不和。既而金兵退,朝廷以议和非策,罢望之提举亳州明道宫。

  建炎初,李纲以望之张皇敌势,沮损国威,以致祸败,责海州团练副使,连州居住。纲罢,诏望之为户部侍郎,寻转吏部侍郎。论王云之冤,帝为感动,复云元官,与七子恩泽。寻兼主管御营司参赞军事。论航海不便,忤旨,以集英殿修撰再领亳州明道宫。起知宣州,逾年,以言章罢。

  绍兴二年,会赦,复徽猷阁待制致仕。七年,落致仕,召赴行在。望之以衰老辞,帝谓大臣曰:"望之,朕故人也。"于是升徽猷阁直学士,复致仕。三十一年,卒,年八十四。赠中大夫。

  张邵,字才彦,乌江人。登宣和三年上舍第。建炎元年,为衢州司刑曹事。会诏求直言,邵上疏曰:"有中原之形势,有东南之形势。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江、淮、蜀、汉、闽、广之资,以图恢复,不应退自削弱。"

  三年,金人南侵,诏求可至军前者,邵慨然请行,转五官,直龙图阁,假礼部尚书,充通问使,武官杨宪副之,即日就道。至濰州,接伴使置酒张乐,邵曰:"二帝北迁,邵为臣子,所不忍听,请止乐。"至于三四,闻者泣下。翌日,见左监军挞揽,命邵拜,邵曰:"监军与邵为南北朝从臣,无相拜礼。"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厥后伪楚僣立,群盗蜂起,曾几何时,电扫无余,是天意人心未厌宋德也。今大国复裂地以封刘豫,穷兵不已,曲有在矣。"挞揽怒,取国书去,执邵送密州,囚于祚山砦。

  明年,又送邵于刘豫,使用之。邵见刘豫,长揖而已,又呼为"殿院",责以君臣大义,词气俱厉,豫怒,械置于狱,杨宪遂降。豫知邵不屈,久之,复送于金,拘之燕山僧寺,从者皆莫知所之。后又作书,为金言"刘豫挟大国之势,日夜南侵,不胜则首鼠两端,胜则如养鹰,饱则飏去,终非大国之利",守者密以告,金取其书去,益北徙之会宁府,距燕三千里。金尝大赦,许宋使者自便还乡,人人多占籍淮北,冀幸稍南。惟邵与洪皓、朱弁言家在江南。

  十三年,和议成,及皓、弁南归。八月,入见,奏前后使者如陈过庭、司马朴、滕茂实、崔纵、魏行可皆殁异域未褒赠者,乞早颁恤典。邵并携崔纵柩归其家。升秘阁修撰,主管佑神观。左司谏詹大方论其奉使无成,改台州崇道观。移书时相,劝其迎请钦宗与诸王后妃。十九年,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知池州,再奉祠卒,年六十一。累赠少师。

  邵负气,遇事慷慨,常以功名自许,出使囚徙,屡濒于死。其在会宁,金人多从之学。喜诵佛书,虽异域不废。初,使金时,遇秦桧于濰州。及归,上书言桧忠节,议者以是少之。后弟祁下大理狱,将株连邵,会桧死得免。有文集十卷。

  子孝览、孝曾、孝忠。孝曾后亦以出使殁于金,金人知为邵子,尚怜之。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王黼、朱勔皆欲婚之,力辞。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其后秀军叛,纵掠郡民,无一得脱,惟过皓门曰:"此洪佛子家也。"不敢犯。

  建炎三年五月,帝将如金陵,皓上书言:"内患甫平,外敌方炽,若轻至建康,恐金人乘虚侵轶。宜先遣近臣往经营,俟告办,回銮未晚。"时朝议已定,不从,既而悔之。他日,帝问宰辅近谏移跸者谓谁,张浚以皓对。时议遣使金国,浚又荐皓于吕颐浩,召与语,大悦。皓方居父丧,颐浩解衣巾,俾易墨衰绖入对。帝以国步艰难、两宫远播为忧。皓极言:"天道好还,金人安能久陵中夏!此正春秋邲、郢之役,天其或者警晋训楚也。"帝悦,迁皓五官,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龚

  璹副之。令与执政议国书,皓欲有所易,颐浩不乐,遂抑迁官之命。

  时淮南盗贼踵起,李成甫就招,即命知泗州羁縻之。乃命皓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俾成以所部卫皓至南京。比过淮南,成方与耿坚共围楚州,责权州事贾敦诗以降敌,实持叛心。皓先以书抵成,成以汴涸,虹有红巾贼,军食绝,不可往。皓闻坚起义兵,可撼以义,遣人密谕之曰:"君数千里赴国家急,山阳纵有罪,当禀命于朝;今擅攻围,名勤王,实作贼尔。"坚意动,遂强成敛兵。

  皓至泗境,迎骑介而来,龚璹曰:"虎口不可入。"皓遂还,上疏言:"成以朝廷馈饷不继,有引众建康之语。今靳赛据扬州,薛庆据高邮,万一三叛连衡,何以待之?此含垢之时,宜使人谕意,优进官秩,畀之以京口纲运,如晋明帝待王敦可也。"疏奏,帝即遣使抚成,给米伍万石。颐浩恶其直达而不先白堂,奏皓托事稽留,贬二秩。皓遂请出滁阳路,自寿春由东京以行。至顺昌,闻群盗李阎罗、小张俊者梗颍上道。皓与其党遇,譬晓之曰:"自古无白头贼。"其党悔悟,皓使持书至贼巢,二渠魁听命,领兵入宿卫。

  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二使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旁一酋唶曰:"此真忠臣也。"目止剑士,为之跪请,得流递冷山。流递,犹编窜也。惟璹至汴受豫官。

  云中至冷山行六十日,距金主所都仅百里,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陈王悟室聚落也。悟室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矢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室锐欲南侵,曰:"孰谓海大,我力可乾,但不能使天地相拍尔。"皓曰:"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又数为言所以来为两国事,既不受使,乃令深入教小儿,非古者待使之礼也。悟室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

  和议将成,悟室问所议十事,皓条析甚至。大略谓封册乃虚名,年号本朝自有;金三千两景德所无,东南不宜蚕,绢不可增也;至于取淮北人,景德载书犹可覆视。悟室曰:"诛投附人何为不可?"皓曰:"昔魏侯景归梁,梁武帝欲以易其侄萧明于魏,景遂叛,陷台城,中国决不蹈其覆辙。"悟室悟曰:"汝性直不诳我,吾与汝如燕,遣汝归议。"遂行。会莫将北来,议不合,事复中止。留燕甫一月,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与异论几死,故得免。

  方二帝迁居五国城,皓在云中密遣人奏书,以桃、梨、粟、面献,二帝始知帝即位。皓闻祐陵讣,北向泣血,旦夕临,讳日操文以祭,其辞激烈,旧臣读之皆挥涕。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魄,燕山珍宝尽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亟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十一年,又求得太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朕不知太后宁否几二十年,虽遣使百辈,不如此一书。"是冬,又密奏书曰:"金已厌兵,势不能久,异时以妇女随军,今不敢也。若和议未决,不若乘势进击,再造反掌尔。"又言:"胡铨封事此或有之,金人知中国有人,益惧。张丞相名动异域,惜置之散地。"又问李纲、赵鼎安否,献六朝御容、徽宗御书。其后梓宫及太后归音,皓皆先报。

  初,皓至燕,宇文虚中已受金官,因荐皓。金主闻其名,欲以为翰林直学士,力辞之。皓有逃归意,乃请于参政韩昉,乞于真定或大名以自养。昉怒,始易皓官为中京副留守,再降为留司判官。趣行屡矣,皓乞不就职,昉竟不能屈。金法,虽未易官而曾经任使者,永不可归,昉遂令皓校云中进士试,盖欲以计堕皓也。皓复以疾辞。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朱弁三人在遣中。金人惧为患,犹遣人追之,七骑及淮,而皓已登舟。

  十二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请见慈宁宫,帟人设帘,太后曰:"吾故识尚书。"命撤之。皓自建炎己酉出使,至是还,留北中凡十五年。同时使者十三人,惟皓、邵、弁得生还,而忠义之声闻于天下者,独皓而已。皓既对,退见秦桧,语连日不止,曰:"张和公金人所惮,乃不得用。钱塘暂居,而景灵宫、太庙皆极土木之华,岂非示无中原意乎?"桧不怿,谓皓子适曰:"尊公信有忠节,得上眷。但官职如读书,速则易终而无味,须如黄钟、大吕乃可。"八月,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金人来取赵彬等三十人家属,诏归之。皓曰:"昔韩起谒环于郑,郑,小国也,能引义不与。金既限淮,官属皆吴人,宜留不遣,盖虑知其虚实也。彼方困于蒙兀,姑示强以尝中国,若遽从之,谓秦无人,益轻我矣。"桧变色曰:"公无谓秦无人。"既而复上疏曰:"恐以不与之故,或致渝盟,宜告之曰:俟渊圣及皇族归,乃遣。"又言:"王伦、郭元迈以身徇国,弃之不取,缓急何以使人?"桧大怒,又因言室撚寄声,桧怒益甚,语在《桧传》。翌日,侍御史李文会劾皓不省母,出知饶州。

  明年,大水,中官白锷宣言:"燮理乖盭,洪尚书名闻天下,胡不用?"桧闻之愈怒,系锷大理狱,寻流岭表。谏官詹大方遂论皓与锷为刎颈交,更相称誉,罢皓提举江州太平观。锷初不识皓,特以从太后北归,在金国素知皓名尔。

  寻居母丧,他言者犹谓皓睥睨钧衡。终丧,除饶州通判。李勤又附桧诬皓作欺世飞语,责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州卒,年六十八。死后一日,桧亦死。帝闻皓卒,嗟惜之,复敷文阁直学士,赠四官。久之,复徽猷阁直学士,谥忠宣。

  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鋟梓。既归,后使者至,必问皓为何官、居何地。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懿节后之戚赵伯璘隶悟室戏下,贫甚,皓赒之。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刘光世庶女为人豢豕,赎而嫁之。他贵族流落贱微者,皆力拔以出。惟为桧所嫉,不死于敌国,乃死于谗慝。

  皓博学强记,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勇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子适、遵、迈。

  适字景伯,皓长子也。幼敏悟,日诵三千言。皓使朔方,适年甫十三,能任家事。以皓出使恩,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与弟遵同中博学宏词科。高宗曰:"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宜升擢。"遂除敕令所删定官。后三年,弟迈亦中是选,由是三洪文名满天下。改秘书省正字。

  甫数月,皓归,忤秦桧,出知饶州,适亦出为台州通判。垂满,皓谪英州,适复论罢,往来岭南省侍者九载。桧死皓还,道卒,服阕,起知荆门军。应诏上宽恤四事:轻茶额钱,它州代贡礼物,辟试闱以复旧额,蠲官田令不种者输租。改知徽州,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首言役法不均之弊。

  会完颜亮来侵,上亲征,适觐金陵,言:"本路旱,百姓逐食于淮,复遭金兵,今各怀归而田产为官鬻,请听其估赎之。"及亮毙,适上疏曰:"大定僣号,诸国未必服从,宜多遣密诏传谕中原义士,各取州县,因以畀之。王师但留屯淮、泗,募兵积粟,以为声援。俟蜀、汉、山东之兵数道皆集,见可而进,庶几兵力不顿,可以万全。"升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孝宗即位,海州解围,符离用兵,馈饷繁多,适究心调度,供亿无阙。迁司农少卿。

  隆兴二年二月,召贰太常兼权直学士院。上欲除诸将环卫官,诏讨论其制。适具唐及本朝沿革十一条上之,且言:"太祖、太宗朝,常以处诸将及降王之君臣,自后多以皇族为之,故国史以为官存而事废。陛下修饬戎备,不必远取唐制,祖宗故事盖可法则。今径行换授,恐有减奉之患,乞如阁职兼带节度,至刺史带上将军,横行遥郡带大将军,正使带将军,副使带中郎将,又以下则带左右郎将,其官府人吏,令有司相度以闻。"除中书舍人。时金人再犯淮,羽檄沓至,书诏填委,盗访醻答率称上旨,自此有大用意。金既寻盟,首为贺生辰使。金遣同签书枢密院事高嗣先接伴,自言其父司空有德于皓,相与甚欢,得其要领以归。

  乾道元年五月,迁翰林学士,仍兼中书舍人。秦埙久废,忽予祠,适奏曰:"李林甫死后,诸子皆流配岭南。秦桧稔恶自毙,不肖之孙官职仍旧,可谓幸矣。宫观虽小,埙得之,则人以除用之渐,恐桧党牵连而进。"其命遂寝。时巫伋复召,莫汲擢枢密院编修官,余尧弼复龙图阁学士,适谓其皆桧党也,随命缴之。

  六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上谕参政钱端礼、虞允文曰:"三省事与洪适商量。"东西府始同班奏事。八月,拜参知政事。谏议大夫林安宅以铜钱多入北境,请禁之,即蜀中取铁钱行之淮上。事既行,适言其不可。上问之,适曰:"今每州不得千缗,一州以万户计之,每家才得数百,恐民间无以贸易。且客旅无回货,盐场有大利害。"上以为然,乃寝前命,但于蜀中取十五万缗,行之庐、和二州而已。

  十二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未几,春霖,适引咎乞退,林安宅抗疏论适,既而台臣复合奏。三月,除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再奉祠。淳熙十一年薨,年六十八,谥文惠。

  适以文学闻望,遭时遇主,自两制一月入政府,又四阅月居相位,又三月罢政,然无大建明以究其学。家居十有六年,兄弟鼎立,子孙森然,以著述吟咏自乐,近世备福鲜有及之。或谓适党汤思退,又谓适来自淮东,言张浚妄费,浚以此罢相,子九人:槻、柲、〈木習〉、〈木修〉、樌、桴、楹、槺、梠。

  遵字景严,皓仲子也。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词业,夜枕不解衣。以父荫补承务郎,与兄适同试博学宏词科,中魁选,赐进士出身。高宗以皓远使,擢为秘书省正字。中兴以来,词科中选即入馆,自遵始。宰相秦桧子熺为官长,謦欬为人轻重,遵恬然不附丽。二年弗迁。

  皓南还,与朝论异,出守。遵遂乞外,通判常、婺、越三州。绍兴二十五年,汤思退荐之,复入为正字。八月,兼权直学士院。汤鹏举副台端,密荐为御史。方赐对而父讣闻。二十八年,免丧,召对,极陈父冤,曰:"先臣与龚璹同出疆,璹仕于刘豫,以妄杀兵官为豫所诛,而秦桧赠以节旄,擢用其子。先臣拒金人之命,留十五岁乃得归,顾南窜岭外,臣兄弟屏迹在外。桧不分忠逆如此。"高宗悉为道谤语所起,且曰:"卿再登三馆,尝典书命,今以修注处卿。"遂拜起居舍人。

  奏乞以经筵官除罢及封章进对、宴会锡予、讲读问答等事,萃为一书,名之曰《迩英记注》。其后乾道间又有《祥曦殿记注》,实自遵始。又因面对,论铸钱利害,帝嘉纳之。迁起居郎兼权枢密院都承旨。旧制,修注官、经筵官许留身奏事,而近例无有。遵奏请复旧制,且言起居注未修者十五年,请除见修月进外,每月带修,皆从之。

  二十九年,拜中书舍人。殿前裨将辅逵转防御使,王纲转团练使,遵言:"近制管军官十年始一迁,今两人不满岁,安得尔?"时勋臣子孙多躐居台省,遵极言乞明有所止。高宗曰:"正立法,自今功臣子孙序迁至侍从,并令久任在京宫观。"遵曰:"侍从,朝廷高选,非如磨勘阶官,安有迁序之制?"退而上奏言:"今内外将家无虑二十人,若以序迁,不出十年,西清次对皆可坐致。太祖开国功臣子孙不过诸司,惟曹彬之子琮、玮以功名自奋,遂为节度,初不闻有递迁侍从之例。今旨一出,使穆清之地类皆将种,非所以示天下。望收还前诏。"又言:"瑞昌、兴国之间茶商失业,聚为盗贼。望揭榜开谕,许其自新,愿充军者填刺,愿为农者放还。"上皆可其奏。

  论者欲复鄱阳永平、永丰两监鼓铸,诏给、舍议,遵曰:"唐有鼓铸使,国朝或以漕臣兼领,或分道置使,厘为三司。自中兴来,置都大提点,官属太多,动为州县之害。间者亟行废罢,又无一定之论,初委运使,又委提刑,又委郡守、贰,号令不一,鼓铸益少。窃以为复置便。"

  三十年正月,试吏部侍郎。异时选人诣曹改秩,吏倚为市,亳毛不中节,必巧生沮阂,须赂饷满欲乃止。遵明与约,苟于大体无害,先行后审,荐员有定限,而举者周遮重复,或同时一章而巧为两牍,或当荐五员而辄逾十数,或当举职官而诡为京状,或身系常调而妄称职司,或东西分曹而交错搀补,或已予复夺而指云事故,件析枚数,请凡如是者得通劾之。旧制,致仕任子,随所在审敕牒即请行。是时,从议者请,必令于元州判奏。遵言:"士大夫或游宦粤、蜀,数千里外,不幸以死。临终谢事,其家获归故里已为至难,今复因此龃龉,反复稽延,是明与恶吏为地也。"乃止仍旧贯。

  平江、湖、秀三州水,无以输秋苗,有司抑令输麦。遵言:"麦价珠不在米下,民困如是,奈何指夏以为秋,衍一以为二,使挤沟壑乎?愿量取其半,而被水害者悉免之。"金人来索绛阳郭小的、安化刘孝恭二百家,遵以蜀之李特可为至戒,愿以根集未足为解,淹引日月报之。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汪澈论汤思退罢相,遵行制无贬词,澈以为言。遂丐去,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

  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命其尚书苏保衡由海道窥二浙,朝廷以浙西副总管李宝御之。宝驻兵平江,守臣朱翌素与宝异,朝议以遵尝荐宝,乃命遵知平江。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至吴,乃相告曰:"内翰在此,汝毋复然。"先是,朝廷虑商舶为贼得,悉拘入官,既而不返,并海县团萃巨舰及募水手、民兵,皆絷留未得去。遵因对论之,以船还商,而听水手自便,吴人德之。

  孝宗即位,拜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诏问宰执、侍从、台谏曰:"敌人来索旧礼,从之则不忍屈,不从则边患未已。中原归正人源源不绝,纳之则东南力不能给,否则绝向化之心。宜指陈定论以闻。"遵与给事中金安节、中书舍人唐文若、起居郎周必大共为一议,其略谓:"不宜直情径行,亦未可遽为之屈,谓宜遗金缯如前日之数,或许稍归侵地如海、泗之类,则彼亦可藉口而来议矣。"

  知隆兴元年贡举,拜同知枢密院事。寿康殿产金芝十二,同列议表贺,遵引李文靖奏灾异故事风止之。荐眉山李焘、永嘉郑伯熊及林光朝,未及用,会汤思退为左相,而次相张浚罢,御史周璪策遵且超迁,上章致劾,上亟徙置他官。遵不能安位,连章乞免,讫与御史俱去。是年七月,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

  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前守周璪以尝论遵,闻遵来,不俟合符驰去。遵追饯至十里,劳苦如平时,曰:"君当官而行,我何怨?"闻者以为盛德。圩田坏,民失业,遵鸠民筑圩凡万数。方冬盛寒,遵躬履其间,载酒食亲饷馌,恩意倾尽,人忘其劳。运使张松忌功,妄奏圩未尝决,民未尝转徙,必责圩户自阏筑,且裁省募工钱米之半。遵连疏争,至酒遣朝臣覆按。于是将作少监马希言、监察御史陈举善狎至,黜松言,圩遂成,合四百五十有五。松无所泄其忿,则别治溧水永丰圩,来调丁、米、木,数甚广。遵曰:"郡当岁俭,方振恤流移,劝分乞籴,如自刲其股以充喉,不暇食,况能饱他人腹哉。"执不从。

  楚地旱,旁县振赡者虑不早,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阖户莩藉而廪不至。遵简宾佐,随远近壮老以差赋给,蠲租至十九,又告籴于江西,得活者不啻万计。戍兵乘时盗利,曹伍剽于野,尽执拘以归其军。故当大札瘥而邑落晏然。徙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孝宗谕当制舍人范成大,褒其治绩,且许入觐。

  时虞允文当国,有北征志。先调侍卫马军出屯,其在府者五军,悉送其孥,谋筑营砦,无虑万灶。张松用不能罢,特敕遵同宰执赴选德殿奏事。遵奏外臣不敢尾二府后,愿需班退别引,上弗许。进资政殿学士以行。至则揭榜,民苗米唯输正不输耗,听民自持斛概,庾人不能轻重其手。遍行郊野卜砦地,求不妨民居、不夷冢墓者,逾年始得之。营卒醉,妄言摇众,斩之,磔于市,三军无敢哗。有昼入旗亭挺刃椎垆者,械付狱,驿上奏未下,统帅惧得谴,请自治之。孝宗怒,罢统帅,遵亦坐贬两秩。未几,五营成,复元官,仍拜资政殿学士。淳熙元年,提举洞霄宫。十一月,薨,年五十有五。谥文安。

  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从二兄试博学宏词科,迈独被黜。绍兴十五年始中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皓忤秦桧投闲,桧憾未已,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累迁吏部郎兼礼部。

  上居显仁皇后丧,当孟飨,礼官未知所从,迈请遣宰相分祭,奏可。除枢密检详文字。建议令民入粟赎罪,以纾国用,又请严法驾出入之仪。

  三十一年,议钦宗谥,迈曰:"渊圣北狩不返,臣民悲痛,当如楚人立怀王之义,号怀宗,以系复仇之意。"不用。吴璘病笃,朝论欲徙吴拱代之。迈曰:"吴氏以功握蜀兵三十年,宜有以新民观听,毋使尾大不掉。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视师,奏以迈参议军事,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金人相持,遑遽失措。会建康走驿告急,义问遽欲还,迈力止之曰:"今退师,无益京口胜败之数,而金陵闻返旆,人心动摇,不可。"迁左司员外郎。

  三十二年春,金主褒遣左监军高忠建来告登位,且议和,迈为接伴使,知阁门张抡副之。上谓执政曰:"向日讲和,本为梓宫、太后,虽屈己卑辞,有所不惮。今两国之盟已绝,名称以何为正,疆土以何为准,朝见之仪,岁币之数,所宜先定。"及迈、抡入辞,上又曰:"朕料此事终归于和,欲首议名分,而土地次之。"迈于是奏更接伴礼数,凡十有四事。自渡江以来,屈己含忍多过礼,至是一切杀之,用敌国体,凡远迎及引接金银等皆罢。既而高忠建有责臣礼及取新复州郡之议,迈以闻,且奏言:"土疆实利不可与,礼际虚名不足惜。"礼部侍郎黄中闻之,亟奏曰:"名定实随,百世不易,不可谓虚。土疆得失,一彼一此,不可谓实。"兵部侍郎陈俊卿亦谓:"先正名分,名分正则国威张,而岁币亦可损矣。"

  进起居舍人。时议遣使报金国聘,三月丁巳,诏侍从、台谏各举可备使命者一人。初,迈之接伴也,既持旧礼折伏金使,至是,慨然请行。于是假翰林学士,充贺登位使,欲令金称兄弟敌国而归河南地。夏四月戊子,迈辞行,书用敌国礼,高宗亲札赐迈等曰:"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迈奏言:"山东之兵未解,则两国之好不成。"至燕,金阁门见国书,呼曰:"不如式。"抑令使人于表中改陪臣二字,朝见之仪必欲用旧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水浆不通,三日乃得见。金人语极不逊,大都督怀忠议欲质留,左丞相张浩持不可,乃遣还。七月,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明年,起知泉州。

  乾道二年,复知吉州。入对,遂除起居舍人,直前言:"起居注皆据诸处关报,始加修纂,虽有日历、时政记,亦莫得书。景祐故事,有《迩英延义二阁注记》,凡经筵侍臣出处、封章进对、宴会赐予,皆用存记。十年间稍废不续,陛下言动皆罔闻知,恐非命侍本意。乞令讲读官自今各以日得圣语关送修注官,令讲筵所牒报,使谨录之,因今所御殿名曰《祥曦记注》。"制可。

  三年,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仍参史事。父忠宣、兄适、遵皆历此三职,迈又踵之。迈奏:"三省事无巨细,必先经中书书黄,宰执书押,当制舍人书行,然后过门下,给事中书读,如给、舍有所建明,则封黄具奏,以听上旨。惟枢密院既得旨,即书黄过门下,例不送中书,谓之密白,则封驳之职似有所偏,况今宰相兼枢密,因而厘正,不为有嫌。望诏枢密院。凡已被制敕,并关左右省依三省书黄,以示重出命之意。"报可。

  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惊,百姓恟惧。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辛卯岁饥,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曰:"秦、越瘠肥,臣子义耶?"寻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十一年,知婺州,奏:"金华田多沙,势不受水,五日不雨则旱,故境内陂湖最当缮治。命耕者出力,田主出谷,凡为公私塘堰及湖,总之为八百三十七所。"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郡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至,众狃前事,至以飞语榜谯门。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置之理,党众相嗾,哄拥迈轿,迈曰:"彼罪人也,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特迁敷文阁待制。

  明年,召对,首论淮东边备六要地:曰海陵,曰喻洳,曰盐城,曰宝应,曰清口,曰盱眙。谓宜修城池,严屯兵,立游桩,益戍卒。又言:"许浦宜开河三十六里,梅里镇宜筑二大堰,作斗门,遇行师,则决防送船。"又言:"冯湛创多桨船,底平樯浮,虽尺水可运。今十五六年,修葺数少,不足用。"谓宜募濒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补水军,上嘉之。以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

  迈初入史馆,预修《四朝帝纪》,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讲读官宿直,上时召入,谈论至夜分。十三年九月,拜翰林学士,遂上《四朝史》,一祖八宗百七十八年为一书。

  绍熙改元,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上曰:"浙东民困于和市,卿往,为朕正之。"迈再拜曰:"誓尽力。"迈至郡,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提举玉隆万寿宫。明年,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是岁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迈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跻贵显,迈尤以博洽受知孝宗,谓其文备众体。迈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手书《资治通鉴》凡三。有《容斋五笔》、《夷坚志》行于世,其他著述尤多。所修《钦宗纪》多本之孙觌,附耿南仲,恶李纲,所纪多失实,故朱熹举王允之论,言佞臣不可使执笔,以为不当取觌所纪云。

  论曰:孔子云:"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当建炎、绍兴之际,凡使金者,如探虎口,能全节而归,若朱弁、张邵、洪皓其庶几乎,望之不足议也。皓留北十五年,忠节尤著,高宗谓苏武不能过,诚哉。然竟以忤秦桧谪死,悲夫!其子适、遵、迈相继登词科,文名满天下,适位极台辅,而迈文学尤高,立朝议论最多,所谓忠议之报,讵不信夫。


译文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年时即有奇特的节操,慷慨激昂有经略四方的志向。中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王黼、朱面力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极力推辞。宣和年中,任秀州司录。发生洪灾,民众大多失业。洪皓报告郡守请求自任救荒事务,开仓降价卖粮给民众。民众突然涌聚,洪皓害怕他们发生纠纷争斗,于是用青白色旗帜将他们分别开来,并用颜色在其手上做出识别的记号,命令严格而恩惠遍及每一位民众。浙东向朝廷运送的粮食经过城下时,洪皓报告郡守扣留下来,郡守不答应,洪皓说“:我愿以一条性命换取十万人的生命。”人人对他切骨感激,称他为“洪佛子”。后来秀州士兵反叛,抢掠民众,无一人得免,只有经过洪皓家门时说“:这是洪佛子的家。”不敢侵犯。

  建炎三年(1129)五月,高宗将到金陵,洪皓上书说:“内乱刚刚平定,外患却日益狂炽,如果轻易到建康,恐怕金军乘虚侵犯。应该先派亲近的前去经营准备,等到防御设置完备,再回去不晚。”当时朝廷计议已经决定,没有听从,不久就后悔了。后来,高宗问宰相最近谏言阻止高宗出行的是谁,张浚回答说是洪皓。当时计议派遣使者到金朝,张浚又把洪皓推荐给吕颐浩,吕颐浩召见洪皓谈话,大喜。洪皓当时正在服父亲丧期,吕颐浩解下自己的衣服和毛巾,让他换下黑色的丧服入朝答对。高宗为国事艰难、两帝流亡到北方感到忧虑。洪皓尽力劝解说“:天道循环不常,金朝怎能长期凌辱中原!这正像春秋时必阝、郢之战,上天大概是警告晋国训诫楚国吧。”高宗大喜,连升洪皓五官,擢升为徽猷阁待制,假借礼部尚书,任大金通问使,龚王寿为副使。令他同执政草拟国书,洪皓想有所改变,吕颐浩不高兴,于是压下洪皓升迁的命令。

  当时淮南盗贼接踵而起,李成刚接受招降,即命令知泗州以羁縻他。于是命令洪皓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使李成率所部护卫洪皓到南京。等到经过淮南时,李成正与耿坚共围楚州,责备权楚州事贾敦诗投降敌人,实际上是李成持有反叛之意。洪皓先送信给李成,李成以汴河干涸,虹州有红巾贼寇活动,军粮缺乏,不能前往。洪皓听说耿坚起于义兵,可以用道义感动他,派人秘密劝他说“:你不远数千里赶赴国家急难,山阳即使有罪,也应当禀告朝廷;现在擅自围攻,名为勤王,实际上是做盗贼。”耿坚被劝说动心,于是强迫李成收兵。

  洪皓到达泗州境内,迎接的骑兵前来,龚王寿说:“虎口不能入。”洪皓于是返回。上奏说:“李成以朝廷粮饷供应不继,有‘率部到建康’的话。今靳赛占据扬州,薛庆占据高邮。万一三人背叛连成一气,以什么来对付他们?这是忍辱含垢之时,应派人前往劝说,给他们加官进爵,并将京口纲运的粮食供给他们,如同晋明帝对待王敦那样才行。”奏章上报,高宗立即派使者抚慰李成,供给粮米五万石。吕颐浩厌恶他直达皇帝而不先报告丞相,上奏洪皓假托事由稽留不行,被贬官二秩。洪皓于是请求出滁阳路,从寿春经东京前行。到达顺昌,听说群盗李阎罗、小张俊阻遏颍河上道路。洪皓同其党羽相遇。劝说他们说“:自古以来没有白头贼。”其党羽后悔领悟,洪皓派人持书到盗贼巢穴,李阎罗、小张俊两人接受命令,领兵加入宿卫。

  洪皓到达太原,滞留将近一年,金朝对待宋朝使节的礼仪日益怠慢。等到洪皓一行到云中,粘罕强迫洪皓、龚王寿两位使节出仕刘豫。洪皓说“:不远万里衔命而来,不能奉迎两帝南归,只恨自己无力杀死叛逆刘豫,又怎么能忍心侍奉他呢!留下也是死,不担负刘豫的官职也是死,我不愿苟且偷生,愿就鼎镬死而无悔。”粘罕大怒,准备杀掉他。旁边有一金将感叹说“:这是真正的忠臣啊!”用眼光阻止剑士,跪下为洪皓求情,得免死流递到冷山。流递,如同流放。只有龚王寿到汴京接受刘豫的官职。

  云中至冷山有六十天行程,距离金朝都城仅一百里,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四月草木才开始生长,八月天已下雪,居民穴居,是金陈王悟室的部落。悟室敬佩洪皓,让他教授八个儿子。有两年不供给食物,盛夏时以粗布为衣,曾经大雪柴尽,用马粪燃火煨麦充饥。有人献攻取四川的计策,悟室拿来询问洪皓,洪皓极力挫折他。悟室极想南侵,说:“谁说海大,我的力量可以让它干涸,只是不能让天地相互冲击。”洪皓说:“战争如同烈火,不节制必将自焚,自古以来没有四十年用兵不止的情况。”又数次述说前来的目的是为了两国大事,既不接受使者,反让教授小孩,不是古代接待使节的礼节。悟室有时回答有时沉默,忽然发怒说:“你当和好的官员,但口气如此强硬,以为我不能杀掉你吗?”洪皓说“:我自忖应当死去,只是贵国没有杀害使节的借口,愿意投水而死,你们可以说我坠落深渊而死。”悟室为他的忠义感动而止。

  宋金和议将要成功,悟室询问双方所议定的十件事情,洪皓逐条分析十分详细。大意是说封册不过虚名,年号本朝自有;三千两金是景德时没有的,东南地区不宜蚕食,绢帛不能增加;至于取淮北民众,景德年间记载还能够复查。悟室说“:诛杀投顺的人为什么不能?”洪皓说“:过去魏侯景投到梁,梁武帝打算用他向魏交换其侄儿萧明,侯景于是叛乱,攻陷台城,中国决不会重蹈覆辙。”悟室说“:你的性情耿直不会诳骗我,我同你一起到燕京,遣送你回去商议。”于是起程。恰逢莫将到金朝,双方协议不合,事情又中止下来。停留在燕京刚满一月,兀..杀死悟室,牵连悟室党羽数千人,只有洪皓与悟室议论不同几乎被他处死,因此得以免死。

  这时正值徽、钦二帝迁居到五国城,洪皓在云中秘密派人前去上奏,进献桃、梨、粟、面等物,二帝才知道高宗即位。洪皓听说徽宗去世的消息,面朝北方跪拜痛哭流血,日夜哀悼,择日写文祭奠,言辞激烈,徽宗旧臣读之都流泪痛哭。绍兴十年(1140),通过间谍赵德,写下机密事情数万字,藏于破烂棉絮中,归来交给高宗,说:“顺昌之战,金人震惧魂飞魄散,燕山珍宝全部转移到北方。打算放弃燕京以南地区。王师急忙撤还,自丧良机,现在再次举兵北伐仍然可行。”绍兴十一年,又求得太后书信,派遣李微持信归来,高宗大喜说:“我不知太后是否安宁将近二十年,虽然派出百批使者,不如这一封书信。”这年冬天,又秘密送回奏书说“:金朝已厌倦兵事,必然不能持久,过去以妇女随军行动,现在已不敢这样做。如果同金和议还没确定,不如乘机出兵进击,恢复故土易如反掌。”又说:“胡铨的奏疏在这里曾被发现,金朝知道中国有人才,更加害怕。张丞相名声震动金朝,可惜没有得到重用。”又询问李纲、赵鼎是否平安,并进献宋朝前六位皇帝的遗容和徽宗的遗书。以后棺椁和太后归来的音讯,洪皓都事先报告。

  当初,洪皓到燕京,宇文虚中已接受金朝官职,于是推荐洪皓。金帝听说洪皓之名,想让他担任翰林直学士,洪皓极力推辞,洪皓有逃归的意愿,于是向金朝参政韩日方请求,希望到真定或大名耕种自养。韩日方大怒,才改变洪皓的官职为中京副留守,又降为留守司判官。多次催促洪皓上任,洪皓请求不到职,韩日方最终没有让他屈服。金朝法律规定,虽没有改变官职但曾经担任宋朝使者的人,永远不能归去,韩日方于是命令洪皓主持云中进士考试,想以此让洪皓中计。洪皓又以生病为由推辞。不久,金朝皇帝生子大赦天下,允许使者还乡,洪皓与张邵、朱弁三人都在派遣之中。金朝害怕洪皓为患金朝,又派人追赶洪皓,七名骑兵赶到淮河,但洪皓已经登上舟船南下了。

  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洪皓在内殿参见高宗,极力请求回乡侍奉母亲。高宗说“:你的忠贞贯通日月,志不忘君,即使是苏武也不能超过你,怎能舍我而去呢!”洪皓请求朝见慈宁宫太后,宫女设置布帘,太后说:“我过去就认识尚书。”下令撤除。洪皓自建炎三年出使,到这时归来,滞留金朝共十五年。同时出使的十三人,只有洪皓、张邵、朱弁得以生还,但忠义之声闻名天下的,只有洪皓一人而已。洪皓入朝之后,归来会见秦桧,双方交谈连日不止,他说“:张和公是金朝所忌惮的,然而却得不到任用。暂驻居在钱塘,但景灵宫、太庙都极尽土木的豪华,岂不是表示不愿意恢复中原吗?”秦桧不高兴,对洪皓的儿子洪适说:“你父亲确实忠贞有节操,得到皇上眷宠。但是做官如同读书,太迅速结果却淡而无味,应该像黄钟、大吕连绵悠扬才行。”八月,朝廷任命洪皓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金朝派人来索取赵彬等三十人的家属,高宗诏令让他们归去。洪皓说:“过去韩起向郑国求环,郑,不过是一小国,仍能以正义为理由拒绝给予。金既以淮河为界,此地的官员都是吴郡人,应该留下不遣返,这是顾忌敌人了解此地的虚实。金正被蒙兀所困扰,故意表示强大来试探一下中国,如果急忙听从它,必然以为我朝没有人才,更加轻视我朝了。”秦桧说“:你不要说我朝没有人才。”不久洪皓又上奏说“:恐怕因为不放还官员的缘故,有可能导致破坏盟约,应该告诉他们说:‘等到渊圣和皇族归来后,再放还。’”又说:“王伦、郭元迈以身殉国,遗弃不管,以后遇到危急怎么能让大臣效命?”秦桧大怒,洪皓又说到和室扌然互相声息,秦桧更加恼怒,这些记载在《秦桧传》中。第二天,侍御史李文会弹劾洪皓没有探视母亲,被逐出朝廷出知饶州。

  第二年,发生水灾,中官白锷宣传:“处置调理乖度无方,洪尚书名闻天下,为什么不用他?”秦桧听说更加恼怒,把白锷关入大理寺狱中,不久又流放到岭表。谏官詹大方于是弹劾洪皓和白锷是刎颈之交,两人互相吹捧,于是洪皓被罢免提举江州太平观。白锷当初不认识洪皓,只是随从太后从北方归来,在金国时听说洪皓的大名。

  不久为母亲服丧,有人还在说洪皓鄙视宰相,被贬为饶州通判。李勤又依附秦桧诬陷洪皓散布欺骗世人的谣言,又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到英州安置。在此位停留九年,才复任朝奉郎,迁移到袁州,到南雄州去世,时年六十八岁。他去世后一天,秦桧也死了。高宗听说洪皓去世,嗟叹惋惜,追复他为敷文阁直学士,赠给四官。过了很久,又追复徽猷阁直学士,谥号“忠宣”。

  洪皓虽然长期被扣留金朝,经受了难言的苦楚,但被金人敬佩,他所著作的诗文,被人们争相抄录传诵刻版印刷。归来后,金朝使者每次来到时,都一定询问洪皓任何官,居在哪里。性情耿直忠义,即使是面临艰难危险也没有丝毫改变,懿节后的亲戚赵伯王..隶属悟室之下,十分贫寒,洪皓接济他。范镇的孙子范祖平为人做奴仆,洪皓请求金人释放了他。刘光世小妾所生的女儿给人养猪,洪皓为她赎身然后让她出嫁。其他贵族流落卑贱的人,都尽力扶持接济。只被秦桧所嫉恨,没有死在敌国,反而死于谗言奸佞之手。

  洪皓学问渊博长于记忆,著有文集五十卷和《帝王通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儿子洪适、洪遵、洪迈。

  洪适字景伯,洪皓的长子,年幼时聪明敏捷,能一天背诵三千言。洪皓出使金朝,洪适刚满十三岁,就能担负处理家事。因洪皓出使之功,被任命为修职郎。绍兴十二年(1142),同弟弟洪遵同时考中博学宏词科。高宗说:“父亲在远方,而儿子能自立成人,这是对忠义的回报,应该升擢。”于是被任为敕令所删定官。此后三年,弟弟洪迈也担任这一职务,从此三洪文名满天下。

  过了几个月,洪皓归还,忤逆秦桧,出朝知饶州,洪适也被贬为台州通判。任期将满,洪皓被贬谪英州,洪适又被弹劾罢免,前往岭南省视侍奉父亲长达九年。秦桧死后洪皓还朝,在途中去世,服丧,起复知荆门军。响应诏令上奏论述宽恤四事:减轻茶额钱,它州代贡礼物,科举考试恢复以前数额,免除官田令不耕种者交纳租税。改知徽州,不久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最先提出役法不均的弊端。

  恰逢金完颜亮南侵,高宗亲征,洪适到金陵觐见,说:“本路大旱,民众逃荒到淮河地区,又遭金兵祸患,现在都怀归乡之念但田产被官方卖掉,请求听任他们估价赎回。”等到完颜亮死后,洪适又上奏说“:完颜雍冒用帝王尊号,各国未必服从,应多发秘密诏令传谕中原地区义士,各自夺取所在州县,就地任命他们官职。官军只留屯淮、泗地区,招募士兵聚积粮草,作为声援。等到蜀、汉、山东之兵数道都集中起来,见到机会就前进,这样兵力才不会困顿,可保万全。”朝廷升他为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淮东兵马钱粮供应。孝宗即位,解除海州之围,加上符离用兵,粮食供应事务繁杂,洪适细心调度,供应无缺。迁任司农少卿。

  隆兴二年(1164)二月,召洪适任太常兼权直学士院。孝宗想任众将为环卫官,诏令朝廷官员讨论实施办法。洪适将唐及宋朝有关沿革十一条上奏,并且说“:太祖、太宗朝,常以环卫官安排诸将和降王的君臣,此后多以皇族任环卫官,因此国史认为是官存而事废。陛下整饬武备,不必取法遥远的唐制,祖宗时期的故事就可以效法遵从。现在如果直接换授环卫官,恐怕带来减少实际官员的后患,请求由现任武官兼带节度,官至刺史加上将军衔,总领数郡的加大将军,正使加将军,副使加中郎将,又以下则加左右郎将,其官府属更,令有关部门视情报告。”朝廷任命洪适为中书舍人。当时金军再次侵犯淮河地区,军事文书纷至沓来,草拟诏令填写委任,咨访酬答都与孝宗旨意相称,从此孝宗有重用他的意思。不久金朝又恢复和好,洪适首任贺生辰使。金朝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高嗣先接待陪同,高嗣先自己说他的父亲司空对洪皓有恩,两人相处甚欢,洪适尽得金朝虚实归来。

  乾道元年(1165)五月,迁升翰林学士,仍兼中书舍人。秦埙被长期废除不用,突然提举宫观,洪适上奏说“:李林甫死后,各位儿子都流放到岭南。秦桧积恶自毙,不肖子孙所任官职照旧,可说是十分幸运。宫观虽小,秦埙得到它,那么随着这些人的渐渐任用,恐怕秦桧的党羽会互相勾结而进官。”此命于是废置。当时巫亻及又被召还。莫汲擢任枢密院编修官,余尧弼复任龙图阁学士,洪适认为他们都是秦桧的党羽,随即下令收回他们的官职。

  六月,洪适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孝宗对参政钱端礼、虞允文说“:三省之事应同洪适商量。”东西两府开始同班奏事。八月,洪适任参知政事。谏议大夫林安宅由于铜钱多流入金境,请求下令禁止,并从四川取铁钱到淮河地区使用。事情实行之后,洪适上奏说这样不行。孝宗问他,洪适说:“现在每州不过千缗,一州以万户计算,每家才得数百,恐怕民间没法进行贸易。况且客商没有回货,大大不利于盐场。”孝宗以为是这样,于是停止前令,只从四川取十五万钱,在庐、泗两州实行。

  十二月,洪适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不久,春雨连绵不断,洪适引咎请求退位,林安宅违抗诏令弹劾洪适,不久台臣又联名弹劾洪适。三月,被贬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不久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再次任宫观官。淳熙十一年(1184)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文惠”。

  洪适以文学出名,遭逢时势知遇皇上,从两制一月之内进入政府,又过四月居相位,又经过三月被罢免,但没有大的建树以推究他的学问。闲居家十六年,兄弟鼎立,子孙众多,以著述吟咏自娱,近世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福气齐备。有人说洪适党附汤思退,又有人说他来自淮东,弹劾张浚铺张浪费,张浚因此被罢相。

  洪遵字景严,洪皓的次子。在儿时就端正庄重如同成年人。随从老师学习文化,不因为天时寒暑而中止。父亲滞留北方沙漠,母亲去世,洪遵孺慕敬爱母亲,抱母号哭。安葬之后,兄弟便住在庙中学习文化,夜枕书籍不解衣安寝。由于父亲之故被荫补为承务郎,同兄长洪适同时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首名,被赐为进士出身。高宗因洪皓出使远方,擢升他为秘书省正字。宋建立以来,考中博学宏词科便入馆任职,从洪遵开始。宰相秦桧儿子秦火喜任长官,谈笑之间提拔罢免官属,洪遵恬然自处不肯依附他,因此两年没有升迁。

  洪皓南归,同朝廷议论不同,被逐出朝廷。洪遵于是请求外任,任常、婺、越三州通判。绍兴二十五年(1155),汤思退推荐他,又入朝任正字。八月,兼权直学士院。汤鹏举任御史台长官,秘密推荐洪遵为御史。正当要下令时父亲去世消息传来。二十八年(1158),免除服丧,奉诏入对,极力陈述父亲冤枉,说“:先父与龚王寿同时出使,龚王寿是在刘豫手下出任官职,因为肆意杀害兵官被刘豫诛杀,而秦桧追赠他节旄,擢用他的儿子。先父拒绝金朝的任命,滞留十五年才得以归来,反而被流放到南方岭外,臣兄弟也被屏弃在外。秦桧不分忠逆竟到了这种地步。”高宗详细地告诉了他洪皓被诽谤的情况,并且说:“你再次进入三馆,曾主持诏令,今天让你修起居注。”于是任命他为起居舍人。

  洪遵上奏请求将经筵官的任免和封章进对、宴会赐予、讲读问答等事,汇编成一书,名字叫作《迩英记注》。此后乾道年间又有《祥曦殿记注》,实际上是从洪遵开始的。又乘当面问对之机,论述铸钱的利害得失,皇帝嘉奖采纳了他的意见。迁任起居郎兼枢密院都承旨。原来的制度,修注官、经筵官允许留身奏事,而近来没有这样的事例。洪遵上奏请求恢复旧制,并说起居注已有十五年没有修撰,请求除现修月进外,每月带修,皇帝都听从了他。

  绍兴二十九年(1159),任中书舍人。殿前偏将辅逵转任防御使,王纲转任团练使,洪遵说:“近来规定管军官十年才能一迁,现在两人任期不满,怎么能得此官职?”当时勋臣子孙大都超越等级位居台省,洪遵极力论说请求明令禁止。高宗说“:正立法,从今以后功臣子孙可以序迁至侍从,并令久任在京宫观。”洪遵说“:侍从,是朝廷高级官职,如不是磨勘阶官,怎么有迁序之制?”回家后又上奏说“:今内外将领不少于二十人,如果用序迁,不出十年,宫廷次对的官职都能得到。太祖开国功臣子孙官职不过各司,只有曹彬的儿子曹琮、曹玮由于自己奋斗得到功名,于是成为节度使,当初没有听说有递迁侍从的例子。今天诏旨一下,使肃穆清闲显要的机构都充满将帅子孙,不是昭示天下的好办法,希望收回前面的诏令。”又说:“瑞昌、兴国之间茶商失业,聚集为盗贼。希望张贴布告晓谕他们,允许他们悔过自新,愿意充军的填刺充军,愿意种田的放归。”皇帝都准许了他的奏议。

  议论者要恢复鄱阳永平、永丰两监鼓铸,诏令给、舍等有关部门商议,洪遵说“:唐代有鼓铸使,本朝有时以漕臣兼领,有时分道设使,由三司管理。自南渡以后,设置都大提点,官属太多,动辄为害州县。中间急忙废罢,又没有一定之规,当初委托转运使,又委托提刑,又委托郡守管理,号令不一,鼓铸日益减少。我私下认为以恢复鼓监为便。”

  绍兴三十年(1160)正月,任吏部侍郎。过去选官到府曹改秩,官吏依靠手中权力买卖官职,丝毫不中意,必然巧生各种关节阻碍,必须贿赂得到满足为止。洪遵明确约定,如果大体上没有缺点,应先行后审,荐员也应有定额,而举荐的人却卖权弄奸,巧为周章,有的同时一章而分为两牍,有的应当推荐五人而动辄超越十人,有的应当举荐为职官而诡任京官,有的身系常调而妄称职司,有的东西分曹而交错搀补,有的已被复夺而指称事故,件析枚数,请求凡像这样的一律弹劾。旧制,官员退休保任子弟授予官职,随所在地区审查后即授予官职。这时,听从言者请求,必令到原籍州县审核奏请。洪遵说“:士大夫有到粤、蜀任官,数千里外,不幸死去。临终辞去官职,家属返回故里已十分艰难,现在又因此龃龉,反复拖延,是公开给恶吏提供方便。”于是停止仍依旧制。

  平江、湖、秀三州发生水灾,没办法交纳秋赋,有关部门下令交纳小麦。洪遵说“:麦价不在半价之下,民众如此困苦,怎么能以夏税当作秋税,将一衍生为二,使他们背井离乡流落沟壑之中呢?希望酌量取其一半,而遭水灾的全部免除。”金朝来索取绛阳郭小的、安化刘孝恭等二百家,洪遵以为蜀朝的李特事件可作为借鉴,希望以根集不足为由,拖延时间回报金朝。迁任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王澈弹劾汤思退罢相位时,洪遵草拟的制词中没有贬语,汪澈以此上奏。洪遵于是请求解除职务,以徽猷阁直学士的身份提举太平兴国宫。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命令尚书苏保衡从海路窥视两浙,朝廷命浙西总管李宝率兵抵御。李宝驻兵平江,守将李翊同李宝素来不和,朝廷议论因洪遵曾经推荐李宝,于是命令洪遵知平江。等到李宝率领水军直捣胶西,凡是物资粮饷、器械、舟船等都是洪遵供应,李宝战胜归来,洪遵给予的帮助最多。高宗到金陵,禁卫士兵索求无厌,其他州郡随时供给也不满足。到达吴郡,士兵相互警告说:“洪内翰在此,你不能像过去那样。”原来,朝廷顾忌商船被金军得到,全部拘留到官府,以后没有归还,沿海州县巨舰全部集中以及召募的水手、民兵,都羁留不得离开。洪遵通过面奏论说,将船只交还商人,水手听其自便,吴郡人都感激他。

  孝宗即位后,拜洪遵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诏问宰执、侍从、台谏说“:敌人前来索要旧礼,听从它则不忍屈服,不听从则边患不已。中原归顺的人源源不断地前来,接纳他们则东南地区财力不能补给,拒绝他们又断绝他们向化归顺的希望。应当讨论做出决定上报。”洪遵同给事中金安节、中书舍人唐文若、超居郎周必大共同提出一项建议,大概是说:“不应当直接拒绝他们,也不能立即屈从答应,应当送给他们金缯数目如同以前一样,或者允许归还侵地如海、泗之类,那么金也可以此为借口前来商议了。”

  主持隆兴元年(1163)贡举考试,任同知枢密院事。寿康殿长出十二枝金芝,同列官员议上表祝贺,洪遵引用李文靖上奏灾异的故事劝止他们。推荐眉山的李焘、永嘉的郑伯熊和林光朝,还没有来得及任用,恰逢汤思退任左相,而右相张浚被罢免,御史周..论说洪遵越级升迁,上奏弹劾,孝宗急忙徙任他官。洪遵不安于新职,连续上章请求免职,最后同御史一同去职。这年七月,洪遵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提举太平兴国宫。

  乾道六年(1170),洪遵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前任知州周..因为曾经弹劾洪遵,听说洪遵前来,不待交付印符就骑马离开。洪遵追赶十里为他送行,嘘寒问暖如同平时,说:“你是按职行事,我有什么埋怨?”听说的人都认为洪遵品德十分高尚。圩田毁坏,民众失业,洪遵召集民众修筑圩田共万余。当时正值隆冬,洪遵亲自深入到民众间,载着酒饭亲自慰问,恩意倾尽,民众忘记劳苦。转运使张松嫉妒他的功劳,妄奏圩田没有毁坏,民众也没有迁徙,而是洪遵强迫圩户修筑,并裁减募工钱米的一半。洪遵接连上章抗争,甚至请求派大臣前来核查按视。于是将作少监马希言、监察御史陈举善遵命前来核查,他们同洪遵十分亲近,废黜张松之言,圩田遂成,共四百五十五处。张松没有地方发泄怨愤,就另外修治溧水永丰圩,前来征调劳力、大米、树木,数目很大。洪遵说“:本郡正当歉收之时,正应赈恤流离的民众,劝分乞籴,如同自割股肉以充饥,自己都不够吃,哪里还能让他人吃饱呢?”坚持不从。

  楚地大旱,旁县赈济的人没有及早考虑,措施失当,有的得到米而没办法煮熟,有的全家饥饿而赈米不足。洪遵派出官员,随远近老壮的不同分别供给粮食,免除租税的十分之九,又从江西买进粮食,得以活命的数以万计。戍兵乘饥荒盗窃,结成团伙在外剽夺,洪遵将他们全部拘捕归还其军中。因此遭遇大灾荒而境内安然如故。转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孝宗晓谕当制舍人范成大,褒奖他的政绩,准许他入朝觐见。

  当时虞允文当政,有北伐的志向。先调侍卫马军出屯,其中在建康府的有五军,全部携带家属,计划修筑营寨,差不多有万灶。张松无能被罢免,特令洪遵同宰执到选德殿奏事。洪遵上奏外官不敢尾随两府之后,希望等班退之后别引,皇帝不许。进资政殿学士后遣行。到建康即张贴布告,民众苗米只能交纳正品而不能交纳次品,听任民众自己持斛丈量,主持谷仓的人不能轻重其手。遍行郊野测量立营扎寨之处,寻求不妨碍民居、不夷平冢墓的地方,经过一年才找到。有一营卒醉酒,妄言动众,将他斩首,在集市上分尸,全军无人敢于喧哗。有人白天入旗亭拿刀毁弃垆墓,械送狱中,快马上奏没有回报,统帅害怕遭到谴责,请求自己处治。孝宗大怒,罢免统帅,洪遵也被牵连贬去两秩。不久,五座营寨建成,复任原官,仍任资政殿学士。淳熙元年(1174),提举洞霄宫。十一月,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文安”。

  洪迈字景庐,洪皓第三子。幼年时每天读书数千言,过目便不忘,博览群书,即使是杂记小说、佛道等书,无不涉猎。随从两位兄长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只有洪迈不中。绍兴十五年(1145)年才中第,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洪皓忤逆秦桧赋闲,秦桧依然恨他不已,御史汪勃弹劾洪迈知道他父亲有反叛之谋,于是被贬出任福州教授。历任吏部郎兼礼部。

  皇上服显仁皇后丧,当第一次祭奠时,礼官不知按照什么礼节,洪迈请派宰相分祭,被认可。任枢密检详文字,建议让民众交纳粮食赎罪,以补助国家消费,又请求严格皇帝出入的礼仪。

  绍兴三十一年(1161),议定钦宗谥号,洪迈说:“钦宗北去不返,臣民悲痛,应当像楚国立怀王那样,号怀宗,以表示复仇之意。”没有被采纳。吴王..病重,朝廷议论准备让吴拱代替他。洪迈说“:吴氏因功把持四川兵权三十年,应让民众观听到一种新的气象,不要让吴氏尾大不掉。”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朝视察军队,奏请让洪迈为参议军事,到达镇江,听说瓜州官军同金军相持时,惊慌失措。恰逢建康快马告急,叶义问急忙打算返回,洪迈极力阻止他说:“现在退军,已经对京口的胜败无济于事,而金陵听说返师,人心动摇,不能这样。”迁任左司员外郎。

  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金主完颜褒派遣左监军高忠建前来通告即位,并且商议和好,洪迈任接伴使,知..门张抡为副使。皇帝对执政说:“以前同金讲和,本来是为了交还棺椁、太后,即使是卑辞屈己,也在所不惜。现在两国盟约已经断绝,名称以什么为正,疆土以哪里为界,金使前来朝见的礼仪,岁币的数目,所有这些都该事先确定。”等到洪迈、张抡入朝辞行,皇帝又说:“我料定此事终归要和好的,要先议定名分,而土地是其次。”洪迈于是上奏改变接伴的礼节,共十四件事。自从渡江以后,屈己含忍礼节过于卑下,至此一切纠正,用敌国对等的礼节,凡是远迎和引接金银等都免除。不久高忠建提出宋应用臣下之礼和索取新近收复的州郡。洪迈上报,并且上奏说“:疆土是实利不能给予,礼节是虚名不足珍惜。”礼部侍郎黄中听说,急忙上奏说“:名定而实随,百代不变,不能说是虚。土地得失,一彼一此,不能说是实。”兵部侍郎陈俊卿也说:“先正名分,名分正则国威张,而岁币也可减少了。”

  洪迈进任起居舍人。当时议论派使节回报金朝,三月,诏令侍从、台谏各举荐能充任使节的官员各一人。当初,洪迈任接伴使时,已持旧礼使金使折伏,到这时,慷慨请行。于是假借翰林学士,充任贺登位使,想让金与宋称兄弟对等之国并归还河南地区。四月,洪迈辞行,国书使用对等之国的礼节,高宗亲赐书信给洪迈等人说“:祖宗陵墓,隔绝三十年,不得按时洒扫祭祀,心中十分悲痛。如果金能将河南地归还,必要位于尊上如故,那么再次屈己,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洪迈上奏说:“山东之兵不解,那么两国和好必然不成。”到达燕京,金..门使见到国书,大叫说:“没有按照格式。”强令使节在表中改陪臣两字,朝见的礼节必须用原来的礼节。洪迈当初坚持不答应,不久金朝封锁使馆,从早上到晚上水浆不通,三天后才得以与金人交涉。金人语气极不客气,大都督怀忠打算把他们留下做人质,左丞相张浩坚持不可,于是洪迈等人被遣回。七月,洪迈回朝,这时孝宗已经即位了。殿中侍御史张震认为洪迈使金辱命,弹劾罢免他。次年,洪迈起知泉州。

  乾道二年(1166),洪迈又知吉州。入朝奏对,于是任起居舍人,直接到面前说“:起居注都是根据各地报告,才加以修纂而成,虽然有日历、时政记,但没有成书。景..年间故事,有《迩英延义二阁注记》,凡是经筵侍臣出处、封章进对、宴会赐予,都保存记录。十年来稍有废止不续,陛下言行都不知晓,恐怕不是任命起居舍人的本意。请令讲读官自今以后各以每天所得皇上言语送修注官,令讲筵所通报,使恭谨记录,用今天皇上所来到的殿名叫作《祥曦记注》。”被认可。

  乾道三年(1167),洪迈迁任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仍旧参予修史。父亲洪皓,兄长洪适、洪遵都任过此职,洪迈又接着担任这一职务。洪迈上奏“:三省事无大小,必先经达中书备案录黄,宰执大臣书押,当制舍人书行,然后过门下,给事中书读,如给事中、中书舍人有所建议,就封黄上奏,以听从皇帝旨意。只有枢密院得旨之后,即备案录黄过门下,按例不送给中书,叫作‘密白’,则言官的职事有所偏废,况今宰相兼任枢密,因而厘正,没有嫌疑。希望诏令枢密院,凡是已接到制敕诏令,并关报左右省依照三省备录书黄,以表示重视发出命令的意思。”回报答允。

  乾道六年(1170),洪迈任知赣州,建学校,造浮桥,士民恃之以安。郡兵一向骄惰,稍不如意就骄横跋扈,郡中每岁派遣数千人戍卫九江,这年,有的兵士害怕到九江则稽留不能返回,众兵于是反叛。有人谣言相惊,百姓惶恐不安。洪迈不为所动,只派一校官婉转劝说他们,让他们归营,众人都听从,收起武器入营,洪迈慢慢诘问什长伍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集市示众。乾道七年(1171)发生饥荒,赣州粮食丰收,洪迈移粮接济邻郡。僚属有人劝阻,洪迈笑着说:“秦、越瘠肥丰歉不同,是臣子之义吗?”不久知建宁府。富户有为小事杀人持刀越狱,长期拒捕,洪迈治其罪,黥面流放岭外。

  淳熙十一年(1184),洪迈知婺州,上奏“:金华土地多沙,不能积水,五天不下雨就干旱,因此境内陂湖最应当修缮治理。命令耕者出力,田主出谷,凡是公私塘堰和陂湖,共修治八百三十七处。”婺州兵士素无纪律,春季供给衣服,想将布帛换成钱,官吏不准,众人群起呼啸聚在郡将治所前,郡将惶恐,只好姑息满足他们的要求。洪迈到任后,众兵沿习前例,甚至将谣言张贴在门前。洪迈用计逮捕四十八人,依理处治,众党相聚嚎叫,哄拥洪迈坐轿,洪迈说:“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干预?”众人不敢前进散走。洪迈杀死首恶两人,枭首示众,其余的鞭打不等,没有人敢于喧哗。事情上报,皇帝对辅臣说“:没想到书生临事也能通权达变。”特迁他为敷文阁待制。

  次年,奉诏入朝答对,首先论述淮东地区边备有六处要地:一是海陵,二是喻洳,三是盐城,四是宝应,五是清口,六是盱眙。认为应宜修筑城池,严格屯兵,建立游柱,增加戍兵。又说:“应该在许浦开决河道三十六里,在梅里镇筑二大堰,建斗门,遇到行师用兵时,就决开堤坝运送船只。”又说:“冯湛创设多桨船,底平樯淳,即使是一尺深的水也能通行。至今十五六年,修建的数目很少,不足使用。”说应该召募沿海富商的船只给予他们官爵,招募善于驾驭船只的水手补充水军,皇上嘉奖他。任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

  洪迈初入史馆,参加修撰《四朝帝纪》,进任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讲读官宿直,皇上不时召入,谈论到深夜。淳熙十三年(1186)九月,任翰林学士,于是呈献《四朝史》,将太祖和太宗以下八位皇帝共一百七十八年史事编成一书。

  绍熙改变年号,进任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到朝廷奏事,说新政应以十渐作为借鉴。皇上说:“浙东民众困于和市,你去,为我纠正它。”洪迈再拜说:“发誓尽力。”洪迈到绍兴,核实诡名挟户四万八千三百多户,所减少的绢帛以匹计,大略与户数相当。提举玉隆万寿宫。次年,再三上章告老返乡,进龙图阁学士。不久以端明殿学士身份退休,这年去世,终年八十岁。追赠光禄大夫,谥号“文敏”。

  洪迈兄弟都是以文章取得盛名,跻身显贵,洪迈尤其因学问博洽被孝宗知遇,说他文章兼备众体。洪迈考究典故,涉猎经史,极尽鬼神事物的变化,手写《资治通鉴》共三遍。著有《容斋五笔》、《夷坚志》流传于世,其他著述更多。所修撰的《钦宗纪》大多遵从孙觌所言,附和耿南仲,丑化李纲,所纪载的事情多失实,因此朱熹列举王允的论述,说不能让佞臣主持修史,认为洪迈不应当采用孙觌所记载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