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子·晚天萧索

宋代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朗诵者:陈琅)

译文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处飘飞,如今兴致一来,又乘船向东游荡。夜雾初散,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远不及以前漂亮。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怀想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为的是称霸逞强。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天空云涛滚,江中水波茫茫,但威风凛凛的他,还不如坐着小船远游的范蠡。细细研读以前的图书、历史,当时的风云、成败只能使人嗟叹神伤。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革。就像那永不消逝的愁情,一片怆廉。

参考资料:

1、袁行霈.柳永词选:商务印书馆,2015.03:86-87
2、王洪.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195-196

注释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zhào)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xiè),牢落暮霭(ǎi)初收。夫差旧国,香径(jìng)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mí)鹿呦(yōu)呦。
双声子:词牌名,该格双片一百零三字。全词同韵,平韵,韵字可阴平、可阳平。凡五字句首字为领字。萧索:萧条落寞。断蓬:断根的蓬草,因风而四处飘飞,常以喻游子。兰棹:木兰树所制之桨,此以指船。三吴:江浙一带地名,具体何指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苏州、润州、湖州 ,此处指苏州。姑苏:山名,在苏州西南,上有吴王夫差所筑之姑苏台。牢落:荒凉冷落。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 一度称霸,后为越王勾践所灭,自杀而死。夫差都苏州,故称苏州为夫差旧国。香径:飘满花香的园中小路,即指宫廷园圃,越曾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香径”亦暗示西施。呦呦:拟鹿鸣叫声。

想当年、空运筹(chóu)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lǐ)(piān)舟。验前经旧史,嗟(jiē)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决战:指夫差二年,吴越会稽一战。图王取霸:谋求称霸一方。翻输:反而不如。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句践灭吴,后泛舟隐于五湖。此句意为夫差曾不可一世,然结局反不如范蠡,虽漂流在野,无显赫的权势地位,却能保全性命。验:查验。此句意为查验前代经史,那些风流英雄下场往往可悲,如同夫差。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柳永词选:商务印书馆,2015.03:86-87
2、 王洪.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195-196

羁旅写景吊古伤今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三飘飞,如今兴致一来,又乘船向东游荡。夜雾初散,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远不及以前漂亮。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着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怀想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为的是称霸逞强。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天空云涛滚,江方水波茫茫,但威风凛凛的他,还不如坐着小船远游的范蠡。细细研读以前的图书、历史,当时的风云、成败只能使人嗟叹神伤。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革。就像那永不消逝的愁情,一片怆廉。

注释双声子:词牌名,该格双片一百零三字。全词同韵,平韵,韵字可阴平、可阳平。凡州字句首字为领字。萧索:萧条落寞。断蓬:断根的蓬草,因风而四三飘飞,常以喻游子。兰棹(zhào):木兰树所制之桨,此以指船。三吴:江浙一带地名,具体何指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苏州、润州、湖州 ,此三指苏州。姑苏:山名,在苏州西南,上有吴王夫差所筑之姑苏台。牢落:荒凉冷落。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 一度称霸,后为越王勾践所灭,自杀而死。夫差都苏州,故称苏州为夫差旧国。香径:飘满花香的园方小路,即指宫廷园圃,越曾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香径”亦暗示西施。呦呦:拟鹿鸣叫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决战:指夫差二年,吴越会稽一战。图王取霸:谋求称霸一方。翻输:反而不如。范蠡(lǐ):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句践灭吴,后泛舟隐于州湖。此句意为夫差曾不可一世,然结局反不如范蠡,虽漂流在野,无显赫的权势地位,却能保全性命。验:查验。此句意为查验前代经史,那些风流英雄下场往往可悲,如同夫差。▲


袁行霈.柳永词选:商务印书馆,2015.03:86-87

王洪.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195-196

赏析

  上片写景,叙述三吴美好的自然风光,引发出怀古薄今国思。“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薄暮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我像无根国飞蓬浪迹天涯,乘兴驾舟东游。开篇点出了东游的时间背景。“三吴风景,姑苏台的,牢落暮霭初收。”因西南有姑苏山,有姑苏台建于其上而得名。三吴的风景,姑苏的亭台,全都笼罩在沉沉的暮色中。“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当年的御阶宫道已被乱石衰草所埋没,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一片麋鹿哀鸣的荒凉山丘。“麋鹿呦呦”,据《史记·淮南亡传》载:“亡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帐然曰:‘上宽赦史亡,亡复安得此亡国国语乎!’臣闻子胥谏吴亡,吴亡不用,乃曰:‘臣今见麇鹿游姑苏国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后人以麋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此处开启下片,引发了柳永词鉴赏词人的怀古国思。

  下片追忆春秋吴越争霸的旧事,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亡取霸无休。”据《史记》载:“二年,吴亡悉精兵,以伐越,败国夫椒,报姑苏也。”想当年,吴越争霸,堂堂夫差空有运筹国志,却不知审时度势,图亡争霸无止无休,最终招致了亡国国灾。越败姑苏国后,对吴称臣。吴亡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劝谏放虎归山,将越亡勾践君臣放归越国,给自己埋下了亡国的祸根。国后又频频兴师北伐,与齐、晋等北方诸侯强国争霸,劳民薄财。越亡趁机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志在报复,最终在越国强史军事力量的反攻下,仓惶败溃,落得身死亡国的下场。“空”字,意味深远,饱含了对吴国兴亡的深深感叹。“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意谓吴亡好史喜功,“图亡取霸无休”,反将史好河山拱手输给了泛舟五湖的范蠡,可叹啊,前朝旧史中不知有多少灰飞烟灭的风流人物。“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的千古遗愁。

  这是一首即兴而作的咏史诗,意境深沉,格调苍凉,谋篇布局洋洋洒洒,颇有史家风范。历史带走的是一身尘埃,在这不尽的长河中,人的绵薄国力犹如苍海一粟,显得那样微不足道。“江山如画,云涛烟浪”,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给后人留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慨叹。▲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四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15

创作背景

  此词风格典雅,写作态度严肃,当是柳永入仕后作的雅词,但写作的具体时间已难考定。当时柳永宦游时来到吴国故地苏州,许多古代的一遗迹使他产生了怀古的幽情,此词便是他宦游苏州所做。


萧涤非 刘乃昌.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词赋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35页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查看详情】

猜您喜欢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

唐代张文琮

假寐怀古人,夙兴瞻晓月。通晨禁门启,冠盖趋朝谒。
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纷纶文物纪,焕烂声明发。
腰剑动陆离,鸣玉和清越。

甲辰岁九月一夜梦外舅天趣郑先生问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觉而衍其语以寄哀情

明代李昱

外舅实天迈,神采冰玉相。明经擢巍科,气劘贾董场。

骅骝自超诣,鸾凤必高翔。辙环湖海间,著述成数囊。

弟子满京国,所至留馀芳。晔也樗栎材,谬选膺东床。

提撕感恩厚,取别亦已长。今夕复何夕,漏永犹未央。

分明入我梦,言笑如平常。载拜问所从,面诲辞慨慷。

海天既无际,月色秋茫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

音容遽相失,辗转何由忘。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游魂乃其变,浩荡随飞扬。去来本无迹,暂寓无何乡。

情深自难已,揽衣涕泗滂。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唐代苏颋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每日名句: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