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三首·其三

两汉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译文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冰雪像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参考资料:

1、康萱民,铜浅安著.《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08:第130-134页

注释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gēng)之。
更:经历。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当迟:胆敢迟缓。

登城望亭燧(suì),翩(piān)翩飞戍(shù)旗。
亭燧: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行者:逃难的人。反:同“返”,返回。

子弟多俘虏(lǔ),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zī)
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兹:此,这里。

(liǎo)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zī)
蓼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谘:同“咨”。征询,商议。

参考资料:

1、 康萱民,铜浅安著.《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08:第130-134页

战争愁苦哀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冰雪像刀一样没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谈园,出门时就已经与谈人作了长别。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注释更(gēng):经历。截:截取,引申为冻伤。当迟:胆敢迟缓。亭燧(suì):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行者:逃难的人。反,同“返”,返回。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辛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兹(zī):此,这里。蓼(liǎo)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谘(zī):同“咨”。征询,商议。 ▲


康萱民,铜浅安著.《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08:第130-134页

创作背景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内容和诗人著名的《登楼赋》相似。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荆州时的作品。


鲍鹏山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第179页

赏析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可见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边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


黄岳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01:第317-318页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查看详情】

猜您喜欢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

唐代张文琮

假寐怀古人,夙兴瞻晓月。通晨禁门启,冠盖趋朝谒。
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纷纶文物纪,焕烂声明发。
腰剑动陆离,鸣玉和清越。

甲辰岁九月一夜梦外舅天趣郑先生问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觉而衍其语以寄哀情

明代李昱

外舅实天迈,神采冰玉相。明经擢巍科,气劘贾董场。

骅骝自超诣,鸾凤必高翔。辙环湖海间,著述成数囊。

弟子满京国,所至留馀芳。晔也樗栎材,谬选膺东床。

提撕感恩厚,取别亦已长。今夕复何夕,漏永犹未央。

分明入我梦,言笑如平常。载拜问所从,面诲辞慨慷。

海天既无际,月色秋茫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

音容遽相失,辗转何由忘。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游魂乃其变,浩荡随飞扬。去来本无迹,暂寓无何乡。

情深自难已,揽衣涕泗滂。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唐代苏颋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每日名句: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