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湘湖图

明代刘基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
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
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
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
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译文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
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像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翰的烟波中。

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
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

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
越王城的背影已经远去,但週遭的山陵峡谷还展现在我们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

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他乡的游子驾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湖上飘向远方;周围群山,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
画面上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啸歌,但是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日下栖息在沙滩上的鹤和山林中的猿猴。

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
湖水东面的云气应是直通蓬莱仙山吧,我真想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

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双翼难以到达,令我心下无比哀伤。


注释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lǐ)无风波浪起。
君山洞庭:洞庭即洞庭湖;君山: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这里借指湘湖和湖上的诸岛。彭蠡:鄱阳湖别称,也借指湘湖。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明窗晓晴图画开: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兴入湘湖:兴致一下就投入到湘湖中;三百里:极言其广。

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
湘江:这里指湘湖,湘湖因“湖光山色婉若潇湘而名”。湘湖碧绕越王城:湘湖位于越王城山南麓。

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
陵谷:丘陵和山谷。长烟:大片烟雾。

游子天寒孤棹(zhào)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孤棹:借指孤舟。

浩歌不见濯(zhuó)(yīng)人,沙鹤野猿相对晚。
濯缨:洗濯冠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沙鹤野猿:比喻隐居的君子。

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
云气:稀薄游动的云;蓬莱:传说中渤海上仙人居住的山。从第五句到这句都在描述画中的景象,并加以发挥。归去来:回去。典出陶渊明名篇《归去来辞》。

蛟鼍(tuó)(sài)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蛟鼍: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译注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题画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像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翰的烟波中。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越王城的背影已经远去,但週遭的山陵峡谷还展现在我们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他乡的游子驾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湖上飘向远方;周围群山,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画面上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啸歌,但是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日下栖息在沙滩上的鹤和山林中的猿猴。湖水东面的云气应是直通蓬莱仙山吧,我真想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双翼难以到达,令我心下无比哀伤。

注释君山洞庭:洞庭即洞庭湖;君山: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这里借指湘湖和湖上的诸岛。彭蠡:鄱阳湖别称,也借指湘湖。明窗晓晴图画开: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兴入湘湖:兴致一下就投入到湘湖中;三百里:极言其广。湘江:这里指湘湖,湘湖因“湖光山色婉若潇湘而名”。湘湖碧绕越王城:湘湖位于越王城山南麓。陵谷:丘陵和山谷。长烟:大片烟雾。孤棹:借指孤舟。濯缨:洗濯冠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沙鹤野猿:比喻隐居的君子。云气:稀薄游动的云;蓬莱:传说中渤海上仙人居住的山。从第五句到这句都在描述画中的景象,并加以发挥。归去来:回去。典出陶渊明名篇《归去来辞》。蛟鼍(tuó):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这是一首刘基题《湘湖图》的题画诗。“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诗人开头用两个比喻句,引出了湘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象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以洞庭湖、鄱阳湖来形容湘湖,极言湘湖之广渺,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接下来诗人点出了题图时的情景,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画图,诗人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瀚的烟波中。

  下面四联既是对《湘湖图》的描述,也是对湘湖山水的概刮。“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诗人的目光如一组长镜头在画面上掠过:首先映入眼敛的是湘湖四周的群山,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面对週遭的山陵峡谷,诗人凭吊越王城的逝去的背影,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让人不由生发怀古的幽情。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进一步向画面的细处落下,画图中,一叶扁舟飘向远方,诗人想象这是一位他乡游子,在寒冷的湘湖上奔波,也许此刻诗人联想到了自己,一个寒字,刻划了诗人的心境。但是面对大好的湖山,诗人没有消沉,周围群同上众多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吸引了诗人的目光。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接下来,诗人对静态的画面进行了拓展:画是没有声音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却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画外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如此好山水真是退隐的好处所。但是画面上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照下栖息在沙滩上鹤和山林中的猿猴。画是不会动的,但是在诗人看来,湖上的云气是涌动的,而且是可以直通蓬莱仙山的,诗人由此了生出大胆的想法,可以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

  诗人在结尾时,从美好的梦幻般的意境中回到了现实。“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虽然仙山十分令人向往,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翅膀,难以到达仙山,让我不由得心下无比哀伤。▲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查看详情】

猜您喜欢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

唐代张文琮

假寐怀古人,夙兴瞻晓月。通晨禁门启,冠盖趋朝谒。
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纷纶文物纪,焕烂声明发。
腰剑动陆离,鸣玉和清越。

甲辰岁九月一夜梦外舅天趣郑先生问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觉而衍其语以寄哀情

明代李昱

外舅实天迈,神采冰玉相。明经擢巍科,气劘贾董场。

骅骝自超诣,鸾凤必高翔。辙环湖海间,著述成数囊。

弟子满京国,所至留馀芳。晔也樗栎材,谬选膺东床。

提撕感恩厚,取别亦已长。今夕复何夕,漏永犹未央。

分明入我梦,言笑如平常。载拜问所从,面诲辞慨慷。

海天既无际,月色秋茫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

音容遽相失,辗转何由忘。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游魂乃其变,浩荡随飞扬。去来本无迹,暂寓无何乡。

情深自难已,揽衣涕泗滂。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唐代苏颋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每日名句: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