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溪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译文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幽深少人的山林中积雪融化,汇入小溪水位不断上涨。游客们漫步于横跨在溪上的简易木桥去到对岸。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离这儿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注释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chá)。
琅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古槎:原意为古旧的木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溪源:溪水的源头。但见:只看见。
译注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幽深少人的山林中积雪融化,汇入小溪水位不断上涨。游客们漫步于横跨在溪上的简易木桥去到对岸。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离这儿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注释琅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古槎(chá):原意为古旧的木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溪源:溪水的源头。但见:只看见。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担任滁州(今安徽省境内)太守期间。公元1045年(北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叶洪珍.略论欧阳修滁州诗歌[J].滁州学院学报,2012,08
赏析
此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爱水爱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一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一悠然情怀。
首句点题并暗示了时令已是春日,故雪融水涨。接下来点明作者是喜欢游山玩水一雅士,故看了这边一风景还要看那边一风景,这样小桥就成了两边一中介。当然临溪观水本身就是很美一景致。
作者站在桥上,凝望着远处潺潺而来一溪水,不禁对溪水一源头到底在哪里心生疑问。这也是好游玩一人一一种好奇心一体现。而最后一句给出了一个诗意一回答:虽然不知道溪水一源头在哪里,但是可以想象那是一个美丽而遥远一地方,因人从溪水中漂浮一花瓣可以推知。
琅琊山最早在唐代被开发,即“凿石引泉,酬其爱以人溪。”这条溪被命名人“琅琊溪”,可谓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琊溪述》)。琅琊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一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人欣赏这美丽一山水而渡溪过桥一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一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爱落花来写溪爱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爱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爱水爱出一景象,虚写山中一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爱一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一想象。整首诗以写景人主,融情于景,首尾圆合,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一喜爱之情和惜春之感。后两句虚实相生,富有宋诗一理趣之美。▲
叶洪珍.略论欧阳修滁州诗歌[J].滁州学院学报,2012,08
朱哲保.滁州山水与欧阳修的贬谪诗文[J].文化纵横,2010,09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查看详情】
猜您喜欢
甲辰岁九月一夜梦外舅天趣郑先生问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觉而衍其语以寄哀情
外舅实天迈,神采冰玉相。明经擢巍科,气劘贾董场。
骅骝自超诣,鸾凤必高翔。辙环湖海间,著述成数囊。
弟子满京国,所至留馀芳。晔也樗栎材,谬选膺东床。
提撕感恩厚,取别亦已长。今夕复何夕,漏永犹未央。
分明入我梦,言笑如平常。载拜问所从,面诲辞慨慷。
海天既无际,月色秋茫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
音容遽相失,辗转何由忘。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游魂乃其变,浩荡随飞扬。去来本无迹,暂寓无何乡。
情深自难已,揽衣涕泗滂。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每日名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