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诗五首·其二

两汉王粲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译文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肃杀的秋季凉风已至,就该慎重考虑征伐之事了。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我们主公适时去出征,英勇大军出征讨伐孙权。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
出征的船队覆盖江面,陈列的士兵遍布郊野。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征战将士思念着亲人,谁能没有眷念的感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抚摸着衣襟倚靠着桅杆,眷顾不已想着邺城。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
让人同情《东山》主人公,鹳鸟长鸣唤起心中的悲伤。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日月运行不止,人处战乱之中,又怎能得到安宁。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古人随周公征战,一去就是三年。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主公的神勇之师,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胜。

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舍弃与家人的深厚感情,为此次征战贡献力量竭尽忠贞。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只怕我力微德薄,作用还抵不上一个平常人,只有诚心报答无功而受禄的恩遇。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自己终日感慨,报恩的思绪萦绕于心。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建功立业只愿做先锋,哪还顾得上听鸣金而停止。

参考资料:

1、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第三卷)(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216-225页
2、夏传才主编;张蕾校注.《王粲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06:第27-31页

注释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厉:整肃。秋节:秋季。厉秋节,到了用兵的季节。司典:主管刑法之官。详刑:亦作“祥刑”,指决狱应该审慎,善于用刑。

我君顺时发,桓(huán)桓东南征。
我君:指曹操。顺:适应。时:时令。桓桓:武勇的样子。东南征:指征讨孙权。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xí)(jiōng)
泛舟:行船。盖长川:覆盖水面。陈卒:排列起来的士兵。被:覆盖。隰:低洼的地方。埛:同“垌”,遥远的郊野。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征夫:出征的士兵。亲戚:亲人。恋情:依恋之情。

(fǔ)(jīn)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拊:同“抚”,抚摸。衿:衣襟。樯:船的桅杆。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

哀彼东山人,喟(kuì)然感鹳(guàn)鸣。
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描写古代征战的生活和士兵对往事、故乡、亲人的思念。东山人:指《东山》诗的作者。喟然:叹息的样子。鹳:鸟名,形状似鹤。感鹳鸣,鹳之鸣令人感伤。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安处:安宁的生活处境,意谓没有战事。恒:一作“常”。

昔人从公旦,一徂(cú)(zhé)三龄。
公旦:指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徂:往。辄:就。三龄:三年。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神武:英勇威武。神武师,指曹操南征的队伍。速平:迅速平定。

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亲睦恩:指父母、妻子之情。输力:尽力。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一夫:一个普通的男人。素餐:白吃饭,意谓不劳而食。

夙夜自恲(pēng)性,思逝若抽萦。
夙夜:早晚,即整天。恲:流露,形于颜色。萦:缠绕。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羽:箭羽。先登羽,先行出战,喻建功心切。金声:指军中鸣金收兵的号令。

参考资料:

1、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第三卷)(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216-225页
2、 夏传才主编;张蕾校注.《王粲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06:第27-31页

战争抒情悲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肃杀的秋季凉风已至,就该慎重考虑征伐之事了。我们主公适时去出征,英勇大军出征讨伐孙权。出征的船队覆盖江面,陈列的士兵遍布郊野。征战将士思念着亲人,谁能没有眷念的感情。抚摸着衣襟倚靠着桅杆,眷顾不已想着邺城。让人同情《东山》主人公,鹳鸟长鸣唤起心中的悲伤。日月运行不止,人处战乱之中,又怎能得到安宁。古人随周公征战,一去就是三年。主公的神勇之师,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胜。舍弃与家人的深厚感情,为此次征战贡献力量竭尽忠贞。只怕我力微德薄,作用还抵不上一个平常人,只有诚心报答无功而受禄的恩遇。自己终日感慨,报恩的思绪萦绕于心。建功立业只愿做先锋,哪还顾得上听鸣金而停止。

注释厉:整肃。秋节:秋季。厉秋节,到了用兵的季节。据《礼记·月令》载:孟秋之月凉风至,始行杀戮之事。天子于是命令将帅,整顿军队,以征不义。司典:主管刑法之官。详刑:亦作“祥刑”,指决狱应该审慎,善于用刑。我君:指曹操。顺:适应。时:时令。桓(huán)桓:武勇的样子。东南征:指征讨孙权。泛舟:行船。盖长川:覆盖水面。陈卒:排列起来的士兵。被:覆盖。隰(xí):低洼的地方。埛(jiōng):同“垌”,遥远的郊野。征夫:出征的士兵。亲戚:亲人。恋情:依恋之情。拊(fǔ):同“抚”,抚摸。衿:衣襟。樯:船的桅杆。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诗人在《登楼赋》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之句,其“眷眷”之意与此相同。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描写古代征战的生活和士兵对往事、故乡、亲人的思念。东山人:指《东山》诗的作者。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鹳(guàn):鸟名,形状似鹤。感鹳鸣,鹳之鸣令人感伤。安处:安宁的生活处境,意谓没有战事。恒:一作“常”。公旦:指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徂(cú):往。辄(zhé):就。三龄:三年。神武:英勇威武。神武师,指曹操南征的队伍。速平:迅速平定。亲睦恩:指父母、妻子之情。输力:尽力。一夫:一个普通的男人。素餐:白吃饭,意谓不劳而食。夙夜:早晚,即整天。恲(pēng):流露,形于颜色。萦:缠绕。羽:箭羽。先登羽,先行出战,喻建功心切。金声:指军中鸣金收兵的号令。▲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第三卷)(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216-225页

夏传才主编;张蕾校注.《王粲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06:第27-31页

赏析

  该诗开头至“喟然感鹳鸣”为第一段,描写了出征的时机和出征前的场面。首四句说明大军出征“顺时”“厉秋节”以及出征的目的“东南征”,接下来两句描写了出征大军军容强盛严整。然后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表达了战士离家乡赴疆场时的悲壮心情。尽管军容强盛严整,毕竟连年征战,诗人的厌战事情油然而生,于是“倚舟樯”“思邺城”。

  “日月不安处”以下十四句为第二段,为了一举平定天下而不再征戎,将士们决心舍命向前“输力竭忠贞”,赞美了他们竭尽忠贞一往直前的慷慨决心。起句先是自问“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而后对比典故再自答“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最后以“输力竭忠贞”“将秉先登羽”表述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愿望。事实上,作者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在第二年的正月病逝于征战途中。

  全篇由景入情,层层升华,过渡自然,曲折宛转,尤为换笔换墨之妙。▲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3 魏晋南北朝诗观止 (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5-137页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查看详情】

猜您喜欢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

唐代张文琮

假寐怀古人,夙兴瞻晓月。通晨禁门启,冠盖趋朝谒。
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纷纶文物纪,焕烂声明发。
腰剑动陆离,鸣玉和清越。

甲辰岁九月一夜梦外舅天趣郑先生问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觉而衍其语以寄哀情

明代李昱

外舅实天迈,神采冰玉相。明经擢巍科,气劘贾董场。

骅骝自超诣,鸾凤必高翔。辙环湖海间,著述成数囊。

弟子满京国,所至留馀芳。晔也樗栎材,谬选膺东床。

提撕感恩厚,取别亦已长。今夕复何夕,漏永犹未央。

分明入我梦,言笑如平常。载拜问所从,面诲辞慨慷。

海天既无际,月色秋茫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

音容遽相失,辗转何由忘。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游魂乃其变,浩荡随飞扬。去来本无迹,暂寓无何乡。

情深自难已,揽衣涕泗滂。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唐代苏颋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每日名句: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