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参寥师

宋代苏轼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译文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参寥大师你学习佛法,百念俱无。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剑环头上的小孔仍只传来风过的小声,焦谷上依然没有新生出小芽。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为什么要跟我们这些人一样好作诗歌?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你的文章都是文采华美,新出的诗篇如玉屑一样精美,语句清平而深刻。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韩愈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境界。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注释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苦空:佛教认为世俗间一切皆苦皆空。人生老病死为苦,一切皆虚无,并非实体,为空。

剑头唯一吷(xuè),焦谷无新颖。
吷血:吹气声,表示小而短的声音。剑首,指剑环头的小孔。焦谷:火烤干枯的谷类。颖:子粒的芒壳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xiè),出语便清警。
玉屑:比喻文词佳美,字字如珠玑飞屑。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píng)
退之:韩愈,字退之。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tú)人,视身如丘井。
浮屠人:出家人。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诗语:指诗歌与禅法,这两者并不相悖,而统一于“空静”,并由此而获得“至味”和“妙”的境界。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请:领受,明确接受。

译注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叙事议论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参寥大师你学习佛法,百念俱无。剑环头上的小芽仍只传来风过的小声,焦谷上依然没有新生出小芽。为什么要跟我们这些人一样好作诗歌?你的文章都是文采华美,新出的诗篇如玉屑一样精美,语句清平而深刻。韩愈谈想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反而将头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头驰骋。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仔细一想头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境界。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头中有着极头隽永的韵味。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注释苦空:佛教认为世俗间一切皆苦皆空。人生老病死为苦,一切皆虚无,并非实体,为空。吷(xuè)血:吹气声,表示小而短的声音。剑首,指剑环头的小芽。焦谷:火烤干枯的谷类。颖:子粒的芒壳尖。玉屑:比喻文词佳美,字字如珠玑飞屑。退之:韩愈,字退之。浮屠人:出家人。诗法:指诗歌与禅法,这两者并不相悖,而统一于“空静”,并由此而获得“至味”和“妙”的境界。请:领受,明确接受。▲


董治祥,刘玉芝著.鹤兮归来 苏东坡在徐州: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12:第124页

赏析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之落实到“诗法不相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注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之仪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与李去言》中说: “说禅作诗,本无差别。”固然,要把二者的“本无差别”处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线索可寻。比如,禅与诗都注重对主观精神的反映,禅宗固然是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诗歌亦宣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驱遣万象以就我。所以南宋释绍嵩在《亚愚江浙纪行诗自序》说:“禅,心慧也;诗,心志也。慧之所之,禅之所形;志之所之,诗之所形。”另外,如禅思和诗思的不可预测性,禅语和诗语(部分追求“直寻”的作品当是例外)的非逻辑性,都颇能相通。宋代禅学大兴,风行于士大夫之中,因而“学诗浑似学参禅”一类的话头,成为一时风气,而从时间上看,苏轼这首诗可谓得风气之先,对之来严羽诸人以禅喻诗,分别宗乘等,都不无影响。▲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查看详情】

猜您喜欢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

唐代张文琮

假寐怀古人,夙兴瞻晓月。通晨禁门启,冠盖趋朝谒。
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纷纶文物纪,焕烂声明发。
腰剑动陆离,鸣玉和清越。

甲辰岁九月一夜梦外舅天趣郑先生问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觉而衍其语以寄哀情

明代李昱

外舅实天迈,神采冰玉相。明经擢巍科,气劘贾董场。

骅骝自超诣,鸾凤必高翔。辙环湖海间,著述成数囊。

弟子满京国,所至留馀芳。晔也樗栎材,谬选膺东床。

提撕感恩厚,取别亦已长。今夕复何夕,漏永犹未央。

分明入我梦,言笑如平常。载拜问所从,面诲辞慨慷。

海天既无际,月色秋茫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

音容遽相失,辗转何由忘。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游魂乃其变,浩荡随飞扬。去来本无迹,暂寓无何乡。

情深自难已,揽衣涕泗滂。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唐代苏颋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每日名句: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