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计
- 三国志
- 三国演义
- 三字经
- 三略
- 世说新语
- 中庸
- 中论
- 中说
- 了凡四训
- 人物志
- 传习录
- 伤寒论
- 何典
- 元史
- 公孙龙子
- 六韬
- 列女传
- 列子
- 北史
- 千字文
- 南史
- 南齐书
- 反经
- 史记
- 司马法
- 吕氏春秋
- 吴子
- 周书
- 商君书
- 喻世明言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增广贤文
- 墨子
- 声律启蒙
- 太平御览
- 孔子家语
- 孙膑兵法
- 孝经
- 孟子
- 宋书
- 宋史
- 将苑
- 尉缭子
- 小窗幽记
- 尔雅
- 尚书
- 左传
- 幼学琼林
- 庄子
- 弟子规
- 战国策
- 文子
- 文心雕龙
- 新五代史
- 新唐书
- 旧五代史
- 旧唐书
- 明儒学案
- 明史
- 易传
- 晋书
- 朱子家训
- 梁书
- 水浒传
- 汉书
- 浮生六记
- 淮南子
- 百战奇略
- 知言
- 礼记
- 管子
- 素书
- 红楼梦
- 罗织经
- 老子
- 聊斋志异
- 茶经
- 荀子
- 菜根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论衡
- 论语
- 说苑
- 贞观政要
- 资治通鉴
- 辽史
- 醒世恒言
- 金刚经
- 金匮要略
- 金史
- 镜花缘
- 陈书
- 隋书
- 随园诗话
- 韩非子
- 颜氏家训
- 鬼谷子
- 魏书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围炉夜话·第四五则》
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围炉夜话·第八五则》
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见大凶。——《围炉夜话·第五九则》
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围炉夜话·第五九则》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围炉夜话·第七八则》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围炉夜话·第三一则》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围炉夜话·第四一则》
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围炉夜话·第八三则》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围炉夜话·第四三则》
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围炉夜话·第四四则》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围炉夜话·第五五则》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围炉夜话·第二二则》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围炉夜话·第二则》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围炉夜话·第四则》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围炉夜话·第六三则》
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围炉夜话·第五五则》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围炉夜话·第八则》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围炉夜话·第一六三则》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围炉夜话·第六九则》
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围炉夜话·第四九则》
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围炉夜话·第五二则》
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围炉夜话·第五六则》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围炉夜话·第六一则》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围炉夜话·第四八则》
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围炉夜话·第九八则》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围炉夜话·第七则》
古人忠教,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围炉夜话·第二三则》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围炉夜话·第二三则》
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围炉夜话·第八九则》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围炉夜话·第三六则》
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围炉夜话·第三九则》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围炉夜话·第一一O则》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围炉夜话·第一一六则》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围炉夜话·第二八则》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围炉夜话·第四十则》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围炉夜话·第六十则》
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无庸徒事言词也。——《围炉夜话·第三三则》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围炉夜话·第四则》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围炉夜话·第十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