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计
- 三国志
- 三国演义
- 三字经
- 三略
- 世说新语
- 中庸
- 中论
- 中说
- 了凡四训
- 人物志
- 传习录
- 伤寒论
- 何典
- 元史
- 公孙龙子
- 六韬
- 列女传
- 列子
- 北史
- 千字文
- 南史
- 南齐书
- 反经
- 史记
- 司马法
- 吕氏春秋
- 吴子
- 周书
- 商君书
- 喻世明言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增广贤文
- 墨子
- 声律启蒙
- 太平御览
- 孔子家语
- 孙膑兵法
- 孝经
- 孟子
- 宋书
- 宋史
- 将苑
- 尉缭子
- 小窗幽记
- 尔雅
- 尚书
- 左传
- 幼学琼林
- 庄子
- 弟子规
- 战国策
- 文子
- 文心雕龙
- 新五代史
- 新唐书
- 旧五代史
- 旧唐书
- 明儒学案
- 明史
- 易传
- 晋书
- 朱子家训
- 梁书
- 水浒传
- 汉书
- 浮生六记
- 淮南子
- 百战奇略
- 知言
- 礼记
- 管子
- 素书
- 红楼梦
- 罗织经
- 老子
- 聊斋志异
- 茶经
- 荀子
- 菜根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论衡
- 论语
- 说苑
- 贞观政要
- 资治通鉴
- 辽史
- 醒世恒言
- 金刚经
- 金匮要略
- 金史
- 镜花缘
- 陈书
- 隋书
- 随园诗话
- 韩非子
- 颜氏家训
- 鬼谷子
- 魏书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围炉夜话·第三三则》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围炉夜话·第八六则》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围炉夜话·第一五三则》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围炉夜话·第一四二则》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围炉夜话·第八五则》
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围炉夜话·第一八八则》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围炉夜话·第七八则》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围炉夜话·第五七则》
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围炉夜话·第一二二则》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围炉夜话·第三十则》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围炉夜话·第四十则》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围炉夜话·第一二九则》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围炉夜话·第五四则》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围炉夜话·第四七则》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围炉夜话·第一五九则》
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围炉夜话·第二十则》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围炉夜话·第十四则》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围炉夜话·第二九则》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围炉夜话·第一三O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围炉夜话·第十五则》
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围炉夜话·第四一则》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围炉夜话·第二五则》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围炉夜话·第一一九则》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围炉夜话·第十六则》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围炉夜话·第七八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