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计
- 三国志
- 三国演义
- 三字经
- 三略
- 世说新语
- 中庸
- 中论
- 中说
- 了凡四训
- 人物志
- 传习录
- 伤寒论
- 何典
- 元史
- 公孙龙子
- 六韬
- 列女传
- 列子
- 北史
- 千字文
- 南史
- 南齐书
- 反经
- 史记
- 司马法
- 吕氏春秋
- 吴子
- 周书
- 商君书
- 喻世明言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增广贤文
- 墨子
- 声律启蒙
- 太平御览
- 孔子家语
- 孙膑兵法
- 孝经
- 孟子
- 宋书
- 宋史
- 将苑
- 尉缭子
- 小窗幽记
- 尔雅
- 尚书
- 左传
- 幼学琼林
- 庄子
- 弟子规
- 战国策
- 文子
- 文心雕龙
- 新五代史
- 新唐书
- 旧五代史
- 旧唐书
- 明儒学案
- 明史
- 易传
- 晋书
- 朱子家训
- 梁书
- 水浒传
- 汉书
- 浮生六记
- 淮南子
- 百战奇略
- 知言
- 礼记
- 管子
- 素书
- 红楼梦
- 罗织经
- 老子
- 聊斋志异
- 茶经
- 荀子
- 菜根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论衡
- 论语
- 说苑
- 贞观政要
- 资治通鉴
- 辽史
- 醒世恒言
- 金刚经
- 金匮要略
- 金史
- 镜花缘
- 陈书
- 隋书
- 随园诗话
- 韩非子
- 颜氏家训
- 鬼谷子
- 魏书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战国策·齐六·貂勃常恶田单》
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战国策·齐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战国策·赵二·赵燕后胡服》
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战国策·魏三·华军之战》
事有所出,功有所止。——《战国策·赵二·武灵王平昼闲居》
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战国策·秦五·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战国策·楚四·或谓楚王》
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战国策·齐三·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战国策·燕一·燕文公时》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三·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战国策·秦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战国策·秦一·卫鞅亡魏入秦》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战国策·齐六·田单将攻狄》
言者异,则人心变矣。——《战国策·赵三·秦攻赵于长平》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战国策·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战国策·齐三·楚王死》
于安思危,危则虑安。——《战国策·楚四·虞卿谓春申君》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四·庄辛谓楚襄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战国策·韩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战国策·秦三·秦客卿造谓穰侯》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秦四·或为六国说秦王》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战国策·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战国策·楚四·楚考烈王无子》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燕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战国策·秦一·张仪说秦王》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战国策·秦一·苏秦始将连横》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战国策·魏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四·齐宣王见颜斶》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楚一·江乙为魏使于楚》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一·张孟谈既固赵宗》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战国策·中山·犀首立五王》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战国策·秦三·蔡泽见逐于赵》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千字文·全文》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千字文·全文》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千字文·全文》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千字文·全文》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千字文·全文》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千字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