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第三十三章》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第二十九章》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第二十章》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中庸·第十四章》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中庸·第二十七章》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第二十六章》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中庸·第三十三章》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中庸·第二十八章》


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中庸·第二十章》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第十章》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第十四章》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第三十二章》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第三十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第一章》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中庸·第二十章》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第二十章》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第三十三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五节》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